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英國脫歐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6-09-09 00:06:52  


 
  有鑒於此,在推進兩岸關係方面,大陸方面應不急不躁,給台灣民眾理性認識思考的時間。事實上,大陸方面一直以來也是這樣做的。台灣方面更應理性成熟,不再輕舉妄動。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具備歷史、地緣、血緣、文化中國的一切特徵;台灣又是一個有特殊歷史境遇的地方,給了台灣不同背景的人看世界、想問題、喜怒偏好的多重視角。當前,台灣社會不成熟、“民主”不成熟,選民普遍缺乏理性、在重大公共議題上爭議長期難解,矛盾極易激化。試想,當一個社會為了一條狗,可以逼得“國防部長”鞠躬道歉、有關責任人加重處分、上萬人揚言不嚴懲便上街;而為了被無端辱罵的耄耋之年老榮民,卻不乏對言語施暴者明的暗的認同、支持、喝彩,作為一島之尊的蔡英文還模模糊糊表達立場的情況下,在這裡搞“公投”,選民會比英國人更理性嗎?因此,在台灣這樣一個特殊的社會裡,使用“民主”手段更應慎之又慎。特別是對於涉及台灣前途命運的重大爭議,要給社會沉澱的時間、選民交流交融的機會,不能任性,更不應為一黨一己之私,刻意喚醒、催化、利用社會潛在矛盾。

  島內在把“民主”泛化、功利化、任性化方面,李登輝是始作俑者,陳水扁步其後塵,蔡英文以往不乏登峰造極之舉,只不過現在比較低調模糊而已。他們動輒以投票、“公投”、輿論造勢、上街示威等手段,強行推動“台獨”,一步步導致台灣社會分裂、“台獨”瘋狂飆車。佔領“立法院”、擋住“服貿”“貨貿”協議、阻滯“課綱”調整、謾罵大陸遊客等等,固然很有“成就感”“暢快無比”,但最終受害的是百姓。

  啟示三:經濟防止不了分裂  心靈契合才能實現認同

  海峽兩岸應當從英國“脫歐”公投中得到的第三個啟示是:僅緊靠經濟合作解決不了防止分裂的問題,實現心靈契合才是推進統一的必由之路。英國與歐洲的經濟合作關係不能說不緊密,而是極為緊密,已經實現了一體化,英歐經濟是不打折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首先靠歐盟支撐,英鎊的獨立貨幣地位靠歐盟穩定,歐盟是英國最大境外單一市場、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外來投資地,英國與歐洲之間人員往來交流、學習就業、生活安居等等的便利性幾與一國內部無異。英歐密切依賴關係的經濟基礎,業已對上層建築形成巨大影響,當年英國之所以不得不加入歐盟及其前身,就在於此。但是,英國還是有“脫歐”派的雄厚社會基礎,“脫歐派”還是贏得了這次投票。“脫歐派”利用英國特殊的地緣位置與歷史形成的國人對歐洲的相對獨立特殊心態,抓住時下產生的歐債拖累、移民“搶飯碗”、難民危機、恐怖事件等等問題,達成了政治目的。“留歐派”看全局、看整體、看長遠、看責任的大道理,沒有說過“脫歐派”功利主義的小道理。究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英國人對歐洲的認同感不足。正如德國大哲學家哈貝馬斯指出的:歐洲認同的問題,這可能是歐盟不被看好的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