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台灣參與世衛的能與不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2-05 00:04:10  


 
  (一)李、陳、蔡時期為何“不能”

  台當局繞開一個中國原則,單方面“硬闖”參與世衛組織,主要體現在李登輝當局(後期)、陳水扁當局、蔡英文當局(2016年5月上台以來),繞開兩岸協商,單方面在國際社會拓展所謂“國際活動空間”,推行“台獨”路線。在此過程中,台當局企圖繞開大陸,通過世衛組織現有納新程序,實現先“務實地”成為其觀察員,再成為其會員的目的。叩關伊始,台當局便以“事實上的國家”身份,申請成為世衛組織的會員,並同時申請觀察員身份〔1〕,這一操作既暴露了台當局的“台獨”圖謀,也顯現其深知以會員身份參與世衛組織的不可能性。這一操作模式下,台當局將力爭成為世衛組織的觀察員作為主要訴求目標,並將希望寄托於其“友邦”的聯名提案,然後極力爭取美、日、歐等外部國際力量的支持。

  從以上三個時期的實踐結果來看,台“友邦”為其發聲的數量、外部國際力量的態度與行為,呈現出穩定與波動共存的特點。李登輝時期(1997-2000年),台“友邦”初步形成在提案等相關階段“協作分工”的模式,三年間這一模式相對穩定,其變化主要表現在“友邦”提案數量的差異。而且,以美國為代表的外部國際力量,對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的態度逐漸明朗。例如,1997年美國對此表態聲稱其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主張在政府間國際組織內討論台灣成為會員的問題,但希望台灣能以適當方式為世衛組織做出“貢獻”。1998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第334號共同決議案,首次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1999年美國國會“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2000年美國國會以法案形式要求促成台灣成為世衛組織的觀察員,並成為美國至今的基本立場。〔2〕李登輝主政後期,台灣企圖繞開大陸,依靠單方面的“死拼硬打”闖進世衛組織的路徑基本形成,陳水扁時期和蔡英文時期,在此基礎上依靠“友邦的發聲”、“國際反華力量的支持”,繼續推進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的進程。

  陳水扁時期,台當局推進參與世衛組織基本路徑未變,但受島內政治環境影響,台當局加大叩關世衛組織的強度。2001至2002年,陳水扁當局延續李登輝當局繞開大陸在國際社會“死拼硬打”的推進策略。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美國首次在世衛組織會議期間,公開表達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的態度,並在2002年修法延長相關法律時效。此外,歐洲議會通過緊急聯合決議文,呼籲世衛組織應接納台灣為觀察員。〔3〕之後,美國和日本於2004年首次在世界衛生大會期間通過投票支持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因此,陳水扁時期,無論從發達國家的表態看,還是從世界衛生大會的相關程序上看,台灣參與世衛組織獲得支持的力度在總體上呈現出增強趨勢。即便2007年陳水扁採取激進策略,謀求以“會員”身份參與世衛組織,美國等外部力量雖持否定態度,但仍明確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可見,陳水扁時期,台當局推進參與世衛組織的路徑和策略基本上未變,並且“外部力量支持”程度增強。當然,該趨勢之所以形成在於“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問題的性質,即兼具衛生問題與政治問題的雙重性質。針對這一情況,大陸與世衛組織協商後,做出保障台灣同胞健康福祉的妥善安排,相關安排在很大程度上為兩岸關係回暖後,台灣能夠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奠定了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