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分離主義的三大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其次,企圖與祖國大陸“經濟脱鈎”。民進黨一直將台灣經濟低迷等原因歸咎於祖國大陸,誣稱祖國大陸“透過國家力量補貼與扶植特定產業,更讓台灣企業受到嚴重衝擊,且日益以大陸為核心”;渲染祖國大陸對台的影響力日深,“已經有系統、有組織地深入台灣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以國營企業為主的中資來台,往往並非純粹商業考慮,不僅引發‘國安’問題,也使台灣日積月纍的商業文明與社會基礎受到侵蝕”〔23〕。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在就職講話中明確提出“告别過去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主張,是謀求兩岸經濟“脱鈎”的重要訊號。蔡英文用“告别”一詞,就宣告了民進黨當局有意切斷兩岸經濟往來、要兩岸經濟“脱鈎”之意,即企圖尋求“經濟台獨”。〔24〕2020年蔡英文連任後強調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打造新台灣經濟,實際上仍然延續了其上任迄今的經濟“脱中”策略。“通過借助中美競争加劇和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國際環境大變動,推動‘台商回流政策’‘新南向政策’和謀求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擺脱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實現其經濟‘脱中’的目的。”〔25〕簡言之,不論是陳水扁還是蔡英文上台執政,民進黨當局均企圖推動台灣經濟脱離與大陸經濟的緊密聯繫。但台灣要想改善與發展經濟,“必須倚靠大陸市場,‘脱鈎’純粹是個僞命題”〔26〕。

  最後,謀求美國支持其“經濟台獨”。民進黨一直試圖以政策力量對抗兩岸間密切的經濟關係,以經濟上的“去中國化”换取依附美國的政治資本,以兩岸間經濟“脱鈎”帶動島內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全面脱鈎”,政治目的昭然若揭,即如果“經濟台獨”得逞,其實現“法理台獨”夢就為期不遠。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當局緊隨美國脚步、傚仿美國與中國“脱鈎”的強力做法和手段,如召回製造業回台、與美重組供應鏈等,干擾了台商的判斷和選擇,降低了兩岸產業間的聯繫,對兩岸經濟關係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損害。同時,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島內企業配合美國要求,從產業上端的技術、中端的製造、下端的市場與中國大陸進行產業“脱鈎”。此外,受制於美國的威懾,台灣信息通信業廠商也是抱團從大陸加速撤資,僅2019年就向外轉移10個百分點的產能,兩岸間的產業聯繫進一步被隔斷。〔27〕簡言之,民進黨當局將“反中親美”作為“新經濟發展模式”政策的主軸,推行一條“拒斥大陸,靠向美國”的“經濟台獨”路線。“但民進黨堅持以意識形態掛帥,以分離主義思維規劃發展路徑,其‘拒斥大陸,靠向美國’的經濟發展路線背離了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的大趨勢,屬於典型的‘開錯藥方’,未來成效難言樂觀。”〔28〕

  總之,民進黨一直不願看到台灣經濟過於依賴祖國大陸,更不願看到兩岸經濟聯繫不斷密切,從而推動政治上走向統一。無論是“南下戰略”還是“新南向政策”,其出發點不是建立在單純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基礎上的,而是以“告别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大陸)市場現象為目標的,旨在推動‘遠中脱中’,是‘經濟台獨’的集中表現”〔29〕。但數十年來兩岸經貿合作形成的結構穩定而牢固,兩岸產業鏈存在不可替代的緊密關係,如此強大的客觀現實讓所謂“經濟台獨”之路行不通。民進黨當局妄圖與大陸搞經貿切割,嚴重違背經濟規律,妄圖繞開大陸無異於“經濟自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