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分離主義的三大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註釋:

  〔1〕參閱沈惠平、李偉杰:《現階段民進黨分離主義的表現及特徵》,《中國評論》2021年第12期。

  〔2〕陳先才著:《“台獨”風險》,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頁。

  〔3〕祝捷:《“台獨”的推進策略和七種形式》,《中國評論》2016年第12期。

  〔4〕張春英:《“法理台獨”的歷史溯源及當代表現》,《學習與實踐》2008年第1期,第96頁。

  〔5〕徐鋒:《“法理台獨”與台灣政黨政治的新發展》,《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第68頁。

  〔6〕石佳音:《論蔡英文的“法理台獨3.0”》,載李振廣主編:《論“台獨”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147頁。

  〔7〕陳星著:《民進黨結構與行為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頁。

  〔8〕段磊:《論“法理台獨”實踐樣態》,《現代台灣研究》2018年第6期,第46頁。

  〔9〕李道湘:《論影響兩岸和平發展的兩種因素》,《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42頁。

  〔10〕周天柱:《淺析“台獨民粹主義”的特徵、形態及對策思考》,《中國評論》2020年第6期。

  〔11〕段磊:《“法理台獨”概念體系論》,《台灣研究》2019年第3期,第28頁。

  〔12〕段磊:《論“法理台獨”實踐樣態》,《現代台灣研究》2018年第6期,第46頁。

  〔13〕陳先才著:《“台獨”風險》,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頁。

  〔14〕林勁:《民進黨政治主張走向的內在原因》,《台灣研究集刊》1993年第1期,第29頁。

  〔15〕祝捷:《“台獨”的推進策略和七種形式》,《中國評論》2016年第12期。

  〔16〕自1993年以來台灣方面一直在推動“南向政策”。1994年,台灣當局提出並實施了第一輪“南向”政策,但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下,東南亞地區金融形勢不穩、經濟衰退、市場需求嚴重疲軟,在東南亞投資的台商、尤其是中小企業遭受了嚴重經濟損失,並在較長時間裡面臨了空前的經營困難,台灣島內因此展開了一場“南向”與“西進”的激烈論戰。此後,台灣當局極力鼓吹“南向第二春”,1998年3月,台當局通過了加強推動對東南亞經貿的具體措施,推動第二輪“南向政策”。不過,台商對此普遍持消極態度,使得台灣企業對東南亞投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縮减,第二輪“南向政策”以失敗而告終。簡言之,李登輝當局推出“南向政策”,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將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分流到東南亞地區,擺脱“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但皆以失敗告終。

  〔17〕劉青建:《對台灣“南向政策”失效的分析與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12期,第65頁。

  〔18〕劉相平:《“新南向政策”不能去中國化》,《兩岸關係》2016年第4期,第42頁。

  〔19〕王建民、陳麗麗:《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標與前景展望》,《中國評論》2016年第11期。

  〔20〕田飛龍:《“文化台獨”“新南向”與分裂政治》,載李振廣主編:《論“台獨”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頁。

  〔21〕《蔡英文接受日媒訪問 不讓市場過度依賴中國》,中評社台北2021年8月10日電,http://www.crntt.com/doc/7_0_106154521_1_0810103752.html

  〔22〕劉相平:《“新南向政策”不能去中國化》,《兩岸關係》2016年第4期,第42頁。

  〔23〕曹駿:《“檢討紀要”再度暴露民進黨的“台獨”本質》,《統一論壇》2014年第1期,第43頁。

  〔24〕王建民、倪霞:《台海形勢變局之下如何認識與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統一論壇》2020年第6期,第9頁。

  〔25〕黨俊:《蔡英文“台獨”動作評析》,《統一論壇》2021年第1期,第50頁。

  〔26〕汪靈犀:《鼓吹“兩岸脱鈎”,民進黨自尋末路》,《團結報》2020年9月12日,第3版。

  〔27〕劉玉人:《“脱鈎”與聯動:兩岸經濟關係的特點與走向探析》,《台海研究》2021年第2期,第39頁。

  〔28〕謝楠:《蔡英文“新經濟發展模式”評析》,《統一論壇》2015年第4期,第33頁。

  〔29〕王鍵:《民進黨“新南向政策”與台日合作》,《東北亞學刊》2017年第5期,第11頁。

  〔30〕趙勇著:《台灣政治轉型與分離傾向》,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頁。

  〔31〕李立:《略論“文化台獨”》,載李振廣主編:《論“台獨”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82頁。

  〔32〕徐博東著:《透析台灣民進黨》,台海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頁。

  〔33〕陳星著:《民進黨結構與行為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頁。

  〔34〕湛玉釗:《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現代台灣研究》2016年第5期,第40頁。

  〔35〕胡謙:《台灣當局“文化台獨”透視》,《統一論壇》2007年第4期,第49頁。

  〔36〕趙勇著:《台灣政治轉型與分離傾向》,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頁。

  〔37〕方錦程:《台灣“本土化”的演進及影響——政權運作的視角》,《台灣研究》2020年第6期,第58頁。

  〔38〕郭震遠:《蔡英文推進“文化台獨”的特點、影響和前景》,《中國評論》2017年第11期。

  〔39〕周天柱:《民進黨又對台灣青少年下“獨”手》,《中國評論》2019年第11期。

  〔40〕劉匡宇:《“去中國化”走入“最後一里路”——透視蔡英文的“文化台獨2.0”系統工程》,《世界知識》2017年第18期,第63頁。

  〔41〕陳先才、張萱妍:《民進黨當局“新南向政策”:形成、實施與困境》,《閩台關係研究》2020年第3期,第46頁。

  〔42〕鞠海濤:《“文化台獨”注定將以失敗告終》,中評社北京2017年12月22日電,http://www.crntt.com/doc/7_0_104917533_1_1222003754.html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