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曾蔭權:發揮潛力邁向知識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09-06-22 11:28:27  


香港特首曾蔭權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文章“發揮潛力 邁向知識型經濟”今天在《文匯報》登出。文章表示:“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我們要順勢而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相信在金融風暴平息過後,香港會進步和發展,變成不一樣的香港。”文章内容如下: 

  在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各項條件中,最重要的是香港要具備‘軟力量’。香港本身已經是一個‘品牌’,這個品牌的核心價值,是誠信、專業、獨立和成熟的司法制度、自由廉潔的社會,以及高效率和靈活的信息傳遞。經機會提出的六大優勢產業,都建基於香港品牌的‘軟力量’。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我們要順勢而行,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相信在金融風暴平息過後,香港會進步和發展,變成不一樣的香港。

  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衰退危機,正衝擊各個經濟體系,這種衝擊不只限於金融市場、企業業務、資產價格及就業率,更深遠的是正在改變政府、企業與市場的關係。 

  香港是外向型的金融商貿中心,外圍經濟變化與香港息息相關,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中,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 

               危中有機 

  中國傳統智慧早已說明,有“危”自有“機”,危與機是一體兩面。只有通過反思、凝聚社會共識、走出舊的思維框架,才會出現之前沒形成的機遇和得到意料以外的收穫。在世界市場經濟發展歷史上如是,香港經濟發展史也如是。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不少人認為新興市場面臨末日。但危機過後,新興市場不單止能恢復過來,而且比過往更上一層樓。香港也借此機會,強化自身的金融體系。十年後我們再次面對危機時,可以站穩陣腳。當形勢轉穩後,香港要放膽再走前一步,抓住新的機遇。所以我在去年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除了提出多項“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的重大措施,更透過政策論證,汲取社會各方意見,找尋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進步發展觀 

  二零零七年我發表第三屆特區政府的五年發展藍圖——香港新方向,提出“進步發展觀”。首先以基建帶動經濟發展,推出十大基建項目。同時全力推動環境保護及文化保育,讓香港成為區內優質生活宜居城市,聚世界人才。此外,又檢視了政府、企業與個人的關係,確定政府在經濟領域的推動及牽頭角色。 

  我擔任第三屆特首快到兩年,十大基建大部分已經定出動工上馬日期,加強環境保護的多項立法工作正按部就班落實,文物保育也成為社會共識。我們正積極推動粵港合作,並以建立珠三角優質生活圈作為其中一個目標。 

  落實“進步發展觀”,尤其是基建硬件建設,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競爭力提升建立良好的基礎。“進步發展觀”的另一面向,是軟件的建設,目的是為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提供有利的環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