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高管治水平 改善政治生態

http://www.CRNTT.com   2009-07-08 11:08:34  


  中評社香港7月8日訊/香港工商專聯會創會會長楊志強今天在《文匯報》登出文章“提高管治水平 改善政治生態”。文章表示:“管治水平問題,是回歸以來困擾香港政治乃至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特區政府沒有辜負中央的期望,通過一系列努力來提高管治水平。今年‘七一’遊行人數‘該升不升’,令某些政客跌破眼鏡,亦出乎社會意料,關鍵是特區政府管治水平提升,打破了經濟不景、政府施政必然受挫和某些政客必然得勢的‘政治宿命’。” 文章内容如下:

  今年“民陣”組織的“七一”遊行,警方公佈是2.8萬人,主辦單位稱是7.6萬人,由兩所大學公佈的數字是2.6萬至3.3萬人。從過去幾年的數字看,“民陣”真正能催谷的數字已經相當接近“基本盤”。況且,在這“基本盤”中,“民陣”的訴求只是其中一元。今年“七一”遊行人數“該升不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對此如何解讀,應不只局限於人數之爭。 

                特區管治水平指標之一 

 “七一”遊行人數有多少,是近年用作量度特區管治水平的指標之一。今年“民陣”催谷的“七一”遊行,參與人數遠比預期少,而且訴求更多元化,不僅反映市民今年怨氣不高,更重要的是反映特區政府管治水平得到一定提高,這不單是香港政治生態改善的一個重要轉捩點,而且也是特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從2003年以來,“七一”遊行的人數,是某些政客向特區政府施壓和叫價、為選舉吸引票源,乃至向中央叫陣的重要政治籌碼。在今年香港政治和經濟都處於十字路口的重要關頭,某些政客從年初就催谷“七一”遊行。先是1月份,某些政客已竭力炒熱政改議題,開始為遊行造勢。其後某些政客更扭盡六壬,將一般社會及施政問題極度政治化,批評特區政府施政失當。更甚是抓住特首片言隻語無限上綱,竭力製造“倒曾”效應。最後某些政客把遊行主題定為“施政失誤、貧富懸殊、還政於民、改善民生”,意圖騎劫民意,把社會各種不同訴求,綑綁在他們的政治訴求之中,以虛張聲勢,欺騙公眾。 

  不能說某些政客愚蠢,他們遊行主題中的“施政失誤”,具有很大的誘惑性和誤導性。按照“一般規律”,每當經濟不景與民生艱困的時候,政府施政往往遭遇挫折,市民信心也下降,某些政客催谷的“七一”遊行人數就上升;反之,經濟蓬勃向上,政府施政暢順,市民信心增加,“民陣”催谷的“七一”遊行人數就下降。某些政客與社會整體利益呈現出一種背離趨向,香港經濟不好,某些政客就得勢,這種政治利益誘因,使得某些政客在本質上不希望看到香港經濟興旺、政府有效施政,因此他們的政治利益是以政府、社會和廣大市民遭遇困境為代價的。某些政客認為香港今年的情況與2003年沙士相似,一度希望今年的遊行規模能夠達到2003年的50萬人,其後又改為預計有15萬到20萬人參加,某些政客並為之雀躍興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