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唐英年:港澳珠三角合作 大有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8-26 00:16:58  


香港的發展與珠三角已經密不可分
 
         爭取政策支持不需要太多顧忌 關鍵看是否對國家長遠發展有利

  劉迺強:那不就要“伸手”跟中央要政策了麼?

  唐英年:我覺得,香港連同廣東一起,去中央爭取政策,不需要有太多顧忌。有人說,你怎麼向中央“伸手”爭取政策?全國的省市每個都是同樣的去中央爭取政策的,這是很正常的。但我們爭取政策,也要問一下自己,對國家有甚麼貢獻?粵港發展、或者說與內地的互補,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要優勢互補,要“1+1>2”,就是說,我拿到的東西,我爭取到的政策,不是國家補貼給我的,而是對國家長遠而言必須是有貢獻的。

  譬如開放“自由行”,有輿論認為這是中央給香港輸送利益——增加遊客,但其實不是這麼簡單。在跟中央商討這個事的時候,我們說不可能永遠要求內地居民在出外旅遊時“團出團進”;早晚有一天他們也會像香港市民一樣,拿著護照,取得簽證後,無論是為了公務還是探親,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往返外地。只有這樣,整個經濟體系才夠靈活,才有活力。我說你讓我們試一試,我們可以給你反饋,讓中央知道公民出來的時候哪些方面需要瞭解和注意。

  事實證明,這個試驗沒出大問題。我們做了一些分析,發現內地個人旅遊來香港從事犯罪活動的,比一般來港旅客要少,所以可以確認內地來港遊客的素質是很好的。我們把這些資料回饋給中央,中央就可以很放心地進一步開放。這就是說,國家堅持改革開放,有的政策不妨放在香港做個“先行先試”,因為我們是一國之下的特區,在這試行後,我們將真實的情況、資料等回饋回去,看看政策有哪些需要補充調整,這對彼此都有利。

       香港在金融、旅遊、基建等方面可以“先行先試”

  劉迺強:“先行先試”看來益處良多,用香港的角度看,有些甚麼東西很快就可以推出來“先行先試”呢?

  唐英年:有幾個方面,首先就是金融方面。我認為,在金融方面,香港與內地的互補優勢相當大,也不存在一個惡性競爭的問題。內地有很多體制上的掣肘,令金融的發展沒有我們那麼開放和國際化。國際化的優點不用多講,缺點則是成本通常偏高。而在發展金融方面,就正如我們製造業過去那樣,很多可以拿到內地去做,即成本可以降低,也就是提升我們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很多人提“前店後廠”的模式,我覺得不要這樣局限,“前店後店”也可以,現在香港很多金融機構從事很多不同的金融業務。對此,內地特別珠三角可以考慮,讓更多的香港金融機構到內地開展更多業務。這樣金融機構多了很多活力,它的增值也就大了。我們現在講增值,也就是主要看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第二產業;增值越大,產業就在不斷的優化,所以,我相信金融發展潛力很大。

  第二個當然就是旅遊。深圳戶籍居民現在已經可以一簽多行,接著下一步就是深圳常住居民可以異地簽證了。其實我覺得,為甚麼常住居民不能一簽多行呢?然後,一簽多行為甚麼不能發展到廣東其他城市的戶籍居民呢?甚至其他城市的常住居民呢?我認為可以循序漸進地發展。2003年開放自由行之後,來香港個人旅遊的遊客超過8成來自廣東,進一步開放可以吸引更多遊客,但更關鍵的是讓兩地的人流更加通暢。

  第三方面是基建。現在我們有五個口岸,文錦渡、沙頭角、羅湖、落馬洲、及深圳灣;興建中的有港珠澳大橋,以及蓮塘;而且我們還在考慮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機場的軌道交通線,中間興建一個前海站,作為一個口岸。那麼,如果將來前海發展成為一個現代服務業的示範區的話,在那做事的人,就可以在前海的口岸辦理登機和過關手續,直接坐火車去香港國際機場,比他從中環去還要快。因為前海坐火車去香港國際機場也就十幾分鐘,你從中環站到香港國際機場要二十幾分鐘。所以,前海的服務業示範區概念當時經深圳市委劉玉浦書記一提,我們就想到會有這樣的機會,立即拍板同意,而且馬上設立專家小組。有關的局長和秘書長已經跟深圳方面在磋商。我們覺得,看到機遇,就要把握好機遇,這樣粵港發展才能達到“1+1>2”。

  剛才我舉的幾個例子,人流、物流、金融發展、其他服務業的發展,很多很多方面,最重要,就是大家要有這個心,而大家的溫度要接近,不要有溫差。大家的溫度最好就是37.5℃,比體溫稍微高一點點,也不能太高,否則就會頭腦發熱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