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唐英年:港澳珠三角合作 大有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09-08-26 00:16:58  


 
      香港六大支柱產業的營建也需要強化與內地的合作

  劉迺強:你提出的這幾個“先行先試”的東西,最近我們又提出了發展六大產業的概念。珠三角似乎發展重點跟我們很不一樣,有點各做各的感覺。這雖然不算是有溫差,難道是發展的重點兩地有差異?

  唐英年:我相信,這方面粵港兩地還需要大家不斷共同去探索。我們不是計劃經濟,而內地也在走向市場化,其實一個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是適合內地的。對內地經濟體制來說,政府的角色更重要,相對來說香港政府的角色則要小很多。體制上雖然有差異,但最終都是市場作為主導,政府起到的是促進作用,最終是要看企業家、商家是否肯投資——現在香港的企業家和內地的企業家都很相似,都是看投資回報。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促進方面的事,包括規劃、硬件、便利化,把這些做好,商家自己會決定投不投資。

  我舉個例子,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藝術發展,很多人覺得就是看一場戲那麼簡單,但一場戲你只是看到台前而已,幕後還有很多技術工作人員,有創作人員,有管理人員,有很多就業機會,可以將之看做是一個經濟產業。我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絕對有潛力可以占我們GDP的10%以上,為甚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具備了應有的條件,發展西九龍文化區,將來硬件上會有一個跳躍性的發展,這個跳躍性的發展為全球關注,因為全球都沒有這麼做過。硬件做得好,軟件也一定要配合,“兩條腿走路”。在建立軟件方面有三個支柱:一是教育,由小開始,以及不斷再教育;二是內容的發展;三就是觀眾群的發展。

  光靠香港自己,是沒有辦法拿出那麼多世界一流的內容出來,我們必須要結合內地。這一點跟內地有很好的互補優勢。但我覺得這個東西單靠商界投資未必可行,政府在西九龍文化區的硬件投資216億,政府和商界每年在軟件投資也有幾十億,在各方面我們必須都要兩條腿走路。

  劉迺強:我們這個創意的產業,怎麼樣能夠與珠三角的經濟產業發展融合呢?

  唐英年:軟硬件發展大家“手拉手”。首先是硬件。廣深港高速鐵路總站在西九龍,去廣州48分鐘,每10分鐘一班車,總站就在圓方對面,跟文化區形成一個品字形。中間現在有個交通迴旋處,我們考慮把汽車全部轉到地下通行,迴旋處改成一個廣場,就是說,你在廣州來到香港,從路面走出來可以直接走進西九龍文化區。這些交通設施,可以讓住在廣州、東莞、常平、深圳的人很方便地來到香港,就好像你現在從上水、元朗、大埔到市中心一樣。這些硬件的發展,是要先行一步的。

  軟件發展的方面,就一定要通過擴大粵港交流合作,現在珠三角怎麼起碼有五、六千萬常住人口,光看數量就是一個很好的觀眾群。比如廣東本地的粵劇,好多甚至已經失傳,而香港在地方戲劇文化保育方面,很多方面做得比內地好。所以很多喜歡看粵劇的廣東人就可以坐火車來香港看,這就很有發展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