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大學需要一個“普世的靈魂”

http://www.CRNTT.com   2010-02-13 09:22:31  


朱慧卿 画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訊/“要使得中國的大學真正成為名校和世界一流,中國政府必須給其一個‘靈魂’,這一靈魂不是‘獨特’的,而是普世的,那就是自由探索和學術自由。”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曹聰文章《中國大學需要一個“普世的靈魂”》,內容如下: 

  去年,中國互聯網上盛傳耶魯大學前校長施密特(Benno C. Schmidt Jr.)對中國大學嚴厲批評。後來發現,所謂的批評原來是一場惡作劇——一些聰明的中國人將施密特校長在1987年耶魯大學本科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斷章取義、張冠李戴,攻擊中國的高等教育。

  2月1日,耶魯大學現任校長萊文(Richard Levin)接受英國報紙《衛報》(Guardian)採訪,預測中國的頂尖大學有可能在25年內躋身世界前十,與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美國的長春藤盟校相媲美。他的看法相當正面而且有據可查,所以中國媒體贊許有加。

  碰巧的是,日前,中國總理溫家寶主持會議,聽取大學校長和教授對他即將在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世界一流大學”的問題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溫家寶自己的思考是:“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

  毫無疑問,近10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校舍、學生人數和研究能力方面等都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進步。不過,同樣毫無疑問,中國的大學缺乏“獨特的靈魂”;否則,溫家寶就不會如此說。

  近年來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批評集中於辦學的官僚主義,雖然中國大學在基礎設施亦即“硬件”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不相上下,但缺乏知名學者或“軟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