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將楊蘇棣派到中國港澳特區意欲何為

http://www.CRNTT.com   2010-02-26 08:57:52  


 
  據相關資料顯示,楊蘇棣於一九五一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曾就讀於衛斯理楊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接著進入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十二歲時曾隨在台灣擔任台灣軍方的軍事顧問,在高雄居住過兩年。1981年進入美國國務院,曾派駐莫斯科、北京,也曾擔任駐吉爾吉斯大使,也曾任過國務院中國和蒙古事務辦公室主任,能講流利的普通話、閩南話和俄語。夫人為費雯俐,育有子女三人。上世紀末,曾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副主任,在調到吉爾吉斯之後,於二零零六年三月十八日就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是第五度長居台灣,二零零九年七月卸任。

  二零零六年三月三日,楊蘇棣在赴台就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之前,在華府舉行記者會表示,他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就認識“陳總統”,他稱陳水扁為“我親愛的朋友”,他很期待會見陳水扁和其他的朋友。他在記者會上還特別用台語發言,並引用李登輝的話,說他“愛台灣”,也算是一個“新台灣人”。實際上,楊甦棣上一次在台灣服務、擔任“AIT”台北辦事處副主任期間,發生了“政黨輪替”。當時他對“親愛的朋友”陳水扁當選“總統”喜不自禁,在各種公開場合讚賞陳水扁,並批評國民黨“不合作”。因此可以說,當時就有台灣媒體形容楊甦棣是與陳水扁“並肩合作”,共同壓制國民黨,安定局面。而在二00一年楊甦棣離任時,陳水扁就向這位“親愛的朋友”頒贈大綬景星勛章。這是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二十二年來第一次贈勛予“AIT”的官員。由此可見,楊甦棣與陳水扁的關係,已絕非“親愛的朋友”那麼簡單。 

  值得注意的是,楊甦棣在再度調到台灣與陳水扁“親密合作”之前,曾任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而在他使吉期間,吉爾吉斯發生了名為“鬱金香革命”的顏色革命。當時就有輿論指出,“鬱金香革命”的發生與美國的介入有直接的關係。他作為美國的大使,怎麼說也應對此負上責任。而這時華盛頓將已具有大使銜的楊甦棣調任“AIT”台北辦事處主任,明顯地是要抬升“AIT”台北辦事處的“位階”,從而加深美台關係。據說,華盛頓本來是計劃直接發佈楊甦棣從駐吉爾吉斯大使任上調任駐台代表的,但為顧慮北京的反應,而先將楊甦棣調回華盛頓國務院政策計劃處服務一段時間,再派駐台北。既然如此,美國為何不是另行甄選不那麼“敏感”的人士派駐台北,而是寧願將楊甦棣“冷凍”一段時間,也要非把已具大使銜的楊甦棣調到台北去不可?如今,華盛頓在將楊蘇棣調到港澳之前,再次上演了這種明知敏感不可為但還是要為 ,只不過是中間“冷凍”一段時間的舊戲碼。

  楊蘇棣當年在抵台履新後,當即就跑到他童年曾生活過的高雄市,操著台語與陳菊稱姐道弟,被政壇解讀為為“台獨大姐”撐腰。此後,他多次“挺扁”,還向台灣下了購買美國武器的四點“最後通謀”,引起軒然大波。當陳水扁被收押之後, 主動舉行記者會表示,陳水扁的案子要由台灣司法來解決,但由於全世界台灣人都對這件事非常關注,故希望這件事的解決是非常透明、公正、公平。貌似客觀中立,實質上卻是暗中施加壓力。正因為如此,陳水扁去年向美國法院告狀,表示自己是美國政府在台灣的代理人,是在為美國政府工作時,就說自己是經常接受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指令”辦事。雖然此說是為自己開脫,但也多少透露了陳水扁與楊蘇棣的密切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