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教改願景已定而路線圖尚需明晰

http://www.CRNTT.com   2010-03-01 11:16:01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情況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社會高度關注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即將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了徵求意見稿的主要內容。新“教改”方案,提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20字工作方針。《東方早報》今天登載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的評論文章“教改願景已定而路線圖尚需明晰”,作者表示,“…要制定一個讓人民群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真正管用的《規劃綱要》。有鑒於此,在這一輪徵求意見中,我們建議能圍繞已經形成的改革共識,明確改革路線圖,讓這些改革能切實落實到行動之中。”文章內容如下:

  公眾期待已久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昨日公布。此《綱要》歷時一年半、經前後兩次公開徵求意見、舉行上百次座談會編制而成,描繪了未來10年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願景。

  我們注意到,此前媒體廣泛議論的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促進教育公平、倡導教育家辦學等事項,在此綱要中均有體現;而推進中央向地方放權、政府向學校放權,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高等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等提法也明確出現在此綱要中,這些均顯示,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標上,相關各方已經初步形成共識。

  上述這些提法出現在這份《綱要》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每一條都涉及諸多既得利益的調整,我們深知實現這些提法的艱難。政府的放權,就是要將辦學權交還學校,將評價權交給社會和受教育者;取消行政級別,將影響上百副部長級校長、上萬局級校領導、幾十萬處級、科級幹部;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無疑要求學術權和行政權分離;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由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讓學生多次選擇,將打破傳統高考的格局。因之,才有此綱要本計劃於去年8月公布,卻延遲到今年2月底;也才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掛帥,先後兩次發文,並在《綱要》徵求意見稿出台之前召開五次座談會深入聽取意見。

  正因面臨如上難題,怎樣實現上述改革和發展目標,就是更令人關注的事。從戰略規劃的完備性看,完整的戰略規劃當包括戰略目標、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和方法、對目標和實施效果的評估和反饋。而綜觀《綱要》文本,對於使用什麼手段、什麼措施、什麼方法來達到這些目標,卻不甚明了;對於如何保障《綱要》的實施、評估《綱要》的實施效果,也較粗略。

  《綱要》的第二十一章《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提出,2010-2012年,圍繞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著眼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為重點,完善機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成立國家教育改革領導小組,研究部署、指導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工作。也就是說,教改的願景已基本確定,但是改革的路線圖卻依舊模糊,我們能看到對岸的目標,但通往對岸的橋,卻沒鋪好,甚至連施工圖紙還沒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