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大學排名 勢將看重中文

http://www.CRNTT.com   2010-02-18 11:33:05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提高,中國大學的排名必定快速上升。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訊/“國力強大,影響排名。等到中國更強大,中文成為重要的世界語言,大學排名標準便會有所逆轉。○九年英語大學,特別是歐洲語大學已逐漸抬頭,下一步抬頭的可能輪到中文的大學了。”黃康顯博士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大學排名勢將看重中文” 

  各國都各有其大學排名標準,英國的標準,以《泰晤士報》的評估為最權威,其全球大學排名榜被國際認可,這些標準都是基於學術準則的。但最近,英國的就業和技能委員會卻提出大學排名應和市場掛鈎。

  英國國內對大學排名的標準與國際的標準有相當的出入,因而排名結果有頗大的不同,國內的標準共有八項:第一,學生的滿意度;第二,研究的素質;第三,入學的水平;第四,師生的比例;第五,完成學業的比率;第六,榮譽學位的比率;第七,畢業生的前途;第八,經費的開支。結果是牛津排第一,劍橋第二,帝國學院第三,聖安德魯第四,倫大的大學學院第五。

       榜首排名 條件多多

  英國的一○四所大學中,頭五名與尾五名的差別很大,牛津與劍橋的師生比例是十一對一,大學學院甚至低至八點九對一,尾五名竟然高至二十五對一。入學的水平也相差一倍以上,經費的開支相差至三倍以上,完成學業的比率最高是百分之九十九,最低竟是百分之六十五左右。

  另外,英國的勞工家庭學生的比率,最低是一成以下,最高是四成以上。這個“最低”通常是出現在排名最高的大學,可見英國的階級觀念仍相當嚴重。舉牛津一市為例,市內有兩所大學,其一是排名第一的老牌牛津大學,其二是排名在後面的新辦的牛津布克大學。前者的師生比例是十一對一,勞工家庭學生比率是一成以下;後者則分別是十八點四對一與四成稍多。大學設備的享有與畢業生的出路,兩校更有天淵之別。

  英國人不只爭相進國內名校,還極力躋入國際名校。名校也只與名校交往。舉例劍橋學者在一六三六年在美國創辦了哈佛大學,因此今天劍橋與哈佛是互通的,○八年諾貝爾化學獎華裔得獎者便是在哈佛畢業後,轉赴劍橋完成博士學位。在國際上,劍橋與哈佛亦是平排,兩者分別在國際大學排名榜上名列第一與第二。

  國際大學排名與英國國內的大學排名結果有相當的差別:英國國內排第一的牛津,國際上只排第五,且與在英國國內排第三的帝國學院共列國際上的第五;英國國內排第二的劍橋,國際上亦僅次於哈佛,排第二;英國國內排第五的大學學院,國際上竟超越牛津,排第四;至於在英國國內排第四的聖安德魯大學,國際上只排名第八十七,比其他在英國國內排名較後的多間大學還要落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