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南大的“教授治校”是“望梅止渴”?

http://www.CRNTT.com   2010-10-25 09:59:00  


 
  意識形態宣傳扼殺學術自由精神  

   解放之後的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基本上是一種國家高度管制的教育形態,高校不僅承擔一般性職業教育的職能,還肩負有政治意識形態的生產與傳播的政治任務。另外比較微妙的一點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而存在的對知識分子普遍的不信任感,所以會利用行政官僚對知識分子加以隱形的管理與約束,因此才會形成如今教授地位低於官僚的荒謬格局。就算朱校長如今能重起爐灶,招來一批新鮮血液與精兵強將,但是他似乎沒有認識到,今日之高校所身兼的非常複雜的身份特征。

沒有權力制衡的環境,教授治校只是烏托邦
 
  教授治校必須擁有獨立資源和地位  

  在西方而言,近代大學的出現,是奠基在獨立於政府與教會兩股權力的根基之上的,從一開始,大學就不僅僅是一個自由精神的聯合體,同樣也是新的經濟、權力的自由結合體,說成大白話,要有自己的資源與政治地位,才能夠排除其他勢力的干擾,才談得上學術自由。今日歐美私立大學自己籌錢,自然不容政府半句置喙。公立大學雖是政府財政撥款,要承擔公共教育的各項義務,但學術問題仍能讓行政命令噶然止步。這並不是因為西方高校的教授們都有三頭六臂,或者個個都是反抗英雄,而是所在社會的權力分散與相互制衡的環境讓大學“獨立”,使教授握權存在可能性。

  朱清時一己之力造不出獨立的南科大  

  如今中國雖然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高等教育的社會化與市場化已經讓“職業教育”這一面變得越來越突出,但是高校的“政治角色”從來沒有淡化過,反而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反而有增強之勢。反觀我們朱校長,儘管在中科大曾經有過“抗命”教育部來抵制擴招的光輝事跡,但是這種靠一己之力所完成的“事業”很難複制推廣,畢竟朱校長所要對抗的,不是一所學校的行政化障礙,而是更深層次,也更難以言說的體制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重提民國時期“教授治校”之舊夢,也不過只是望梅止渴而已了。(來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