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為家鄉立人:李英強和他的鄉村圖書館

http://www.CRNTT.com   2011-11-17 14:23:47  


 
想起家鄉的時候能夠想起圖書館這個溫暖的所在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一些學生陸陸續續走進這座圖書館。這是圖書館最熱鬧的時刻。回家的學生開始返校,來早了,就到圖書館看看書。

  他們或在書架上選書,或在桌前看書,有幾人還低聲地討論著什麼。圖書館有幾名專職義工,但他們幾乎不去打擾這些孩子們。

  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問道:“叔叔,這個圖書館會一直開下去嗎?”

  旁邊一名志願者回答她:“會的,一直開放,你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

  小女孩不是本地人。她的父母在青石鎮打工,她便跟隨父母到這裡讀小學。立人圖書館在校外開放後,她經常到這裡讀書,尤愛看漫畫和繪本。她說自己常常想象,如果有法力,就會幫助窮人做很多很多事情。

  而在之前,小女孩說,自己除了課本外,幾乎沒書可讀。每天天一黑,她就只得一個人呆在家中,不是寫作業,就是看電視。

  她甚至連玩伴都沒有。冬天黑得早,天一黑下來,鎮子上的人似乎停止了活動,除了馬路上飛馳的汽車,幾乎看不到人的蹤跡。

  還有兩個小男孩,每天天一擦黑,他們就結伴出現在圖書館中。他們並不喜歡看書,當被問起為什麼喜歡到這裡玩時,兩人的回答是“沒地方玩”。

  這一點,李英強也看在眼里。“生活本可以是豐富和燦爛的,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單向度的,向著一個方向努力,因此也不知道什麼是豐富什麼是燦爛。”

  因此他鼓勵志願者多開一些興趣課,從而讓立人圖書館“看得見、摸得著”,“不是天邊一朵雲,而是落在地上的雨水”。

  志願者小婷開了一門手工課。10多個女孩子,跟著她學編手鏈。女孩們竊竊私語,不時還發出陣陣笑聲。過幾天,小婷就要離開,兩個小女孩還分別送了她禮物。

  休息日的晚上,圖書館還會放電影。這天放的是《音樂之聲》,英文原版的,可一些孩子還是看得津津有味。

  不過,一些家長並不買賬。一個孩子經常到圖書館讀書,父親不同意,總是把孩子拉回家。孩子不願回去,父親就說:“光看這些書有什麼用?考不上大學,你讀再多的書還不是農民?”孩子只好順從地跟著他回家。

  志願者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多次後,很不解:“讀書明明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家長們不願意孩子們讀書?”

  後來,他們到一些同學家中做家訪。在給家長們講了一大堆讀書的道理後,對方一句話就駁回來:“到圖書館,能不能考上大學?”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接受了志願者的意見,不再強硬地拖孩子回家。晚上下自習後,一些孩子甚至在圖書館逗留到晚9點過。而第二天早晨4點過,他們就要起床,準備上學。

  在這個偏僻的鄉村中學,學生每天用在課內學習的時間達到10多個小時。

  即使在雙休日,高年級的學生仍被要求有一天在校學習。“我們就像一個個不需要休息的機器一樣。”一名初三學生說。

  高三畢業後,蔡小海沒考上大學。他到外地打工,“每天掙200元”。打工期間,他一直和青石鎮的圖書館保持著聯繫。終於有一天,他跑了回來,並住在圖書館中,準備來年再考。偶爾,他也給志願者們做飯。

  “在外打工的那段時間,我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打工就是我的生活嗎?每問自己一次,我就否定一次。我很痛苦,所以就回來了。”這個唇角剛長出胡茬的年輕人說。

  這也正應了李英強所說的:“如果可能的話,圖書館成為一些人的精神家園,當他從鄉村外出四處漂泊,想起家鄉的時候能夠想起圖書館這個溫暖的所在。”

  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圖書館的“溫暖”,李英強將圖書館開到更多的鄉村,希望更多的村民走進來。

  時至今日,13座立人圖書館已在湖北、河南、四川、雲南、河北、江西、山西、重慶、陝西等地的鄉鎮或縣城扎根,辦理有效借書證2000餘個,覆蓋人群達到數萬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