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不同於台灣 反對派望洋興嘆

http://www.CRNTT.com   2012-02-21 09:01:54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香港大公報日前登載吳然亦的文章“香港不同於台灣 反對派望洋興嘆”,內容如下: 
 
  台灣選舉結束,到台觀摩選舉的香港各黨派代表團已陸續返港。由於有香港政客為政爭、為積怨而在人家地頭當眾“開片”的反襯,於是反對派的政客和傳媒便大讚台灣今次選舉“平和”、“理性”、“沒有族群分裂”。也有人稱,台灣的選舉氣氛熱烈,簡直就是一個嘉年華會,有旅行社打正旗號組織“台灣選舉嘉年華考察團”,可見台灣民主的吸引力,云云。 

  從二零零四年陳水扁靠兩顆子彈當選,到現在的沒有流血,當然是台灣選舉的一個進步,說它“平和”、“理性”,雖略覺溢美,但勉強還能說得過去;唯稱它“沒有族群分裂”,則是掩耳盜鈴。海峽兩岸只要統獨問題一日不徹底解決,台灣的族群就永遠都有藍、綠的分裂。這次馬英九的“九二共識”與蔡英文的“台灣共識”就打到不可開交,只不過迫於中國經濟力量的強大和美國對兩岸關係穩定關心,致使“九二共識”略勝一籌,馬英九才能得到剛好過半的選票。在台灣,只要有選舉,統獨必成話題;而統獨的話題,必定造成族群分裂;而族群分裂,必使選戰氣氛飆漲。 

  如果你想親身實地感受“熾熱激昂”的選舉氣氛,台灣當然是第一選擇,因為世界各地甚少見到如此幾乎全民動員的選戰了。但是,若是真心出於觀摩民主,台灣卻只能說夠資格當反面教材而已,因為這種全社會瘋狂的碰撞,儼如你死我活的對撼,已經似乎把每個人都裹捲進一股龍捲風的中心;而推動選民投身其中的,與其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毋寧說是統獨非此則彼的意識形態。現代社會,並非選舉氣氛越激就越民主的。我們總不能說美國的民主比台灣差吧,但美國的政客和選民對選舉的熱情就絕對沒有台灣的投入。美國的政客競選,固然也要演說、造勢、拉票,但鮮見會在數以萬計支持者震耳欲聾的“凍蒜”呼喊中,自己也聲嘶力竭地高問“對不對呀”的,更別說會在台上跪下求票了。美國的選民固然也會排隊投票,但很少見選民在市面上兩陣對圓地互相指罵甚至動武的。最重要的是,美國選民的投票率遠遠低於台灣。這說明,哪一位候選人當選,對相當多的選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不似台灣,誰選輸了就如喪考妣,好像未來四年必然水深火熱似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