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私塾為何成為另一種應試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4-09-10 14:21:31  


張中和(左)是梧桐山第一批開私塾的人之一;淩龍(右)以前在他私塾做老師打工,幾年後,淩龍也自己開了家私塾。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耐心耗盡,動蕩來了

  “以後梧桐山的聖賢,得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外拉啦。”

  “今年,讀經的孩子比以往少。”一位私塾老師遲疑著說,背後,是一幅至聖先師孔子的行教圖。

  2004年,畫家張中和辦起了梧桐山第一所私塾,取名“蒙正學堂”。他是梧桐山私塾教育的肇始者。後來,在他的拉動下,小學教師,餐館老板,也在梧桐山開辦了自己的私塾。數年間,越來越多的國學愛好者匯聚這裡,租民房,掛上學堂的匾額。梧桐山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山村,一躍成為民間國學教育的重鎮。

  張中和喜歡南懷瑾描繪的讀書畫面——“一群烏鴉噪晚風,諸生喊破好喉嚨。”

  培養這個時代的聖賢之人,才是張中和的理想。“我的教育理想十年來都沒改變。”

  梧桐山最輝煌的時候,一所所學堂像雨後的蘑菇般紛紛生長,堂主們互相鼓勵,“以後梧桐山的聖賢,得一卡車一卡車地往外拉啦。”

  但今年,張中和的學生只有最多時的一半。

  出現同樣狀況的私塾不在少數。

  “原本期望的教學效果沒有出現。”2009年,劉海峰在梧桐山開辦了己謙學堂,“我們像古人一樣付出了那麼多,但沒有效果。”

  危機發軔於2013年。

  這一年,梧桐山讀經時間最長的孩子讀經已近十年,許多則已讀了兩三年不等,按照規劃,他們已經讀完乃至背完了四書、五經。

  從小讀經的孩子,可以將經典讀得爛熟,但五六年後,家長卻發現他們中的一部分認字都有問題。而那些曾經引以為傲、將整本《大學》、《詩經》、《易經》一口氣吐出唇邊的文字,也早就忘得一幹二淨,若想重溫,只剩吞吞吐吐和自找難堪。

  這是因為,學生從小只是跟著老師一遍遍複讀,就和唱歌一樣,聽熟了就能唱,但既不認識音符,也不了解意思。

  很難說之前沒有人察覺,這更像是一個終於耗盡耐心的故事。

  “當時家長就‘反’了。”在某一家學堂,十幾個家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

  對私塾的失望,迅速演變成一場金融危機。失去了每個學生5萬到10萬不等的學費,這一年倒閉的私塾就有十來所。

  對一部分堂主而言,更難忍受的是精神上的重創。因為私塾的第一個學生,讀得最久的那一個,往往是自己的孩子。

  劉海峰的第一個學生就是5歲的女兒。

  曾經每一天,他帶著女兒誦讀古書,將“子曰成仁,孟曰取義”讀得口幹舌燥。他想讓女兒逃離體制教育的深淵,想讓她變得不一樣,換來的結果,卻只是互相辛苦。

  “她完全不願讀經了。”疲憊的父親語氣累極了。

  2013年9月,劉海峰關掉了自己的學堂,離開了梧桐山。

  風雨飄搖,堂主們說,這是梧桐山最動蕩的時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