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恢復和重構台灣民眾正確國家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00:05:48  


 
  17世紀開始,台灣屢遭西方殖民入侵。公元1604年和1622年,澎湖地區先後兩次被荷蘭殖民強盜所侵占。公元1626年,台灣北部地區被西班牙殖民侵占。公元1642年8月,荷蘭殖民者打敗西班牙,台灣淪為荷蘭殖民地。公元1662年2月,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走上了殖民擴張之路,琉球(沖繩列島)和台灣則成為其向南擴張的首要目標。公元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次年清朝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其條款之一就是割讓台灣給日本。消息傳出,在京18省會試人員發動“公車上書”,堅決反對割台。消息傳至台灣,島內鳴鑼罷市、哭聲震天。清軍將領劉永福團結台灣同胞,與日本占領軍拼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遭致失敗,台灣再次淪為外國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同年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對日宣戰布告》:“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馬關條約》自屬廢止之列〔6〕。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了《開羅宣言》,明確“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7〕。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並以國際協定的形式再次確認了《開羅宣言》中所規定的日本必須將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的原則〔8〕。1945年10月25日,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在台北正式接受日本軍隊在台灣的投降,並且代表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9〕這一天,台灣同胞奔走相告,祭告先祖,慶祝台灣再次回到祖國大家庭。雖然經歷了半個世紀慘痛的日本殖民歷史,雖然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妄圖用各種手段磨滅台灣民眾的中國印記,但是台灣民眾依然強烈地保留著我是中國人的國家認同。

  (四)共同的文化傳承

  從文化的根源、內涵,以及外在表現形式來看,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中華文化有組織、有系統地進入台灣島內。公元1665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在台灣島內大力推行新的教育體制,開展文化教育,全面系統地傳播中華文化,逐步確立了中華文化在台灣島內的核心地位。清政府統一台灣之後,中華文化在台灣島內的宣傳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

  海峽兩岸語言一致。普通話在島內被尊為“國語”,“國語”不僅使得兩岸經貿交流毫無語言障礙,更是拉近兩岸民眾心理距離的精神紐帶。伴隨大陸移民台灣,源於大陸的“閩南話”、“客家話”同樣在台灣島內受到歡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