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恢復和重構台灣民眾正確國家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00:05:48  


 
  2、國民黨威權統治對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消極影響

  1945年台灣得以光復,但以陳儀為首的國民黨台灣行政當局,其接收過程不僅簡單粗暴,充分暴露出來的貪腐惡習更讓台灣人民深惡痛絕,島內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包括“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省籍對立情緒日益高漲,最終導致了“二·二八”事件慘烈爆發。國民政府對於“二·二八”事件進行了殘酷鎮壓,省籍隔閡更加難以撫平,並成為“台獨”分子追求“台獨”的“民意”基礎,更是成為國民黨難以洗刷的原罪。

  1949年,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5月頒布“戒嚴令”,宣布台灣地區處於戰時動員狀態,實行“臨時戒嚴”。“戒嚴令”和1948年實行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一起,為蔣氏父子獨裁統治提供了法理基礎,威權體制就此確立,譬如高度一致性的政治聯盟;嚴密的社會控制;意識形態的灌輸;對本土精英的籠絡與分化;高度滲透力的特務組織〔16〕。威權體制下,“黨國一體”,“領袖至上”,並用各種傳媒、教育渠道,培養大中國思想和灌輸反共仇共意識,黨外不同聲音被鉗制,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的國家政治認同整齊劃一、簡單純潔〔17〕。然而,在台灣民眾國家認同高度一致的表層之下,“台獨”暗流卻是隱藏潛伏以待時機。

  (二)兩岸層面

  在海峽兩岸激烈對峙的的總體格局下,台灣民眾被國民黨納入誰能代表中國正統的政權之爭,如“大陸共產黨政權是邪惡的,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才是代表中國的正統地位的政權之爭”。為了贏得正統之爭,以及維繫島內統治的合法性,國民黨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並採取許多措施來強化台灣民眾的“大中國意識”,如在文化領域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18〕。國民黨雖然以“大中國意識”和中國正統自居來塑造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卻難以掩蓋這種國家認同的重大缺陷,即“中華民國”是虛構出來的國家認同符號〔19〕。

  聯合國2758 號決議,將國民黨向台灣民眾長期虛構出來的“中華民國”認同徹底打回了歷史原形。然而,由於國民黨向台灣民眾長期灌輸“反共、恐共、仇共”的負面教育影響,台灣民眾自然不會馬上轉而認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認同的坍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的恐懼敵對,使得台灣民眾陷入國家認同的迷茫焦慮狀態,也給了台獨分子趁虛而入和肆意操弄的可能和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