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恢復和重構台灣民眾正確國家認同

http://www.CRNTT.com   2022-12-25 00:05:48  


 
  兩岸民俗文化相同。台灣的民俗文化,“處處表現閩粵風尚,事事彰顯中華色彩”,譬如節慶假日、婚喪嫁娶、飲食文化、建築風格、服裝頭飾等。兩岸傳統節日高度重合,例如都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等。台灣居民喜愛的地方戲和歌曲,與閩東南地區並無區別,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也與祖國大陸毫無二致。

  兩岸姓氏文化相通。與大陸一樣,台灣非常重視族譜和家譜的修撰,以此追尋先賢和先祖的蹤跡和事跡。通過兩岸族譜對接,清楚表明台灣姓氏絕大多數傳承自祖國大陸,台灣姓氏目前有1989個,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是台灣前10大姓氏。

  台灣民間信仰來源於祖國大陸。明清時期,福建和廣東大量向台灣移民,伴隨大量移民傳入台灣的還有媽祖、保生大帝等民間信仰。佛、道二教在台灣地區廣為流傳,並深受祖國大陸影響,譬如台灣島內各道觀主動對接湖北武當山,以能夠成為武當山道家支脈為最大幸事。

  綜上,台灣民眾對於祖國大陸國家認同的歷史建構,是一個極其漫長而複雜的綜合系統工程,是地理共存、血脈相連、歷史經歷和文化傳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台灣民眾對於祖國大陸國家認同的被動解構

  不可否認,台灣民眾千百年來牢固建構出來的中華文化屬性和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正被台獨勢力以政權力量所極力推動的“文化台獨”所逐步消解,並在島內形成了占據絕對話語權的台獨型社會。

  (一)島內層面

  1、民進黨“文化台獨”對於台灣民眾國家認同的逐步消解

  “文化台獨”的基本內涵。民進黨推進的所謂“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文化獨立性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特徵,為“台獨”服務的社會文化思潮〔10〕。就其性質而言,“文化台獨”是一種為“台獨”政治目標服務的文化分裂主義思潮〔11〕。其主要觀點如下,一是錯誤的歷史觀。“台獨”理論認為,台灣衹有400年歷史,台灣是一個“無主之島”,因此,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史明是該理論主要代表,他認為曾統治台灣的荷蘭、西班牙、明鄭、滿清、日本、國民黨等政權均是外來政權〔12〕。二是扭曲的文化觀。“台獨”理論的核心是“台灣文化的獨立性”,表現為:一是認為中國文化僅僅是構成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二是認為台灣文化是先進的海洋文化,中國文化是落後的大陸文化;三是攻擊中國傳統文化封建保守、個人專制、圖騰崇拜〔13〕。三是臆想的民族觀。“台獨”論者史明認為,經過400年來的移民與開拓,台灣社會逐漸形成為單一、共有的統一共同體,台灣已形成與中華民族完全不同的民族,這就是“台灣民族”〔1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