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洗衣液奶茶”引熱議 設計創新應有底綫
  近日,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引發熱議,有網友質疑,這種造型的奶茶會誤導消費者,增加兒童誤食洗衣液的風險。“洗衣液奶茶”暴露出部分商家唯利是圖及社會責任感缺失,為了追求流量、吸引眼球,選擇低俗創意,違背商業倫理,擾亂競爭秩序;對於“洗衣液奶茶”不應止於批判,下架叫停,還要進一步規範網絡營銷行為,給網絡商品創意推廣、廣告營銷等立規矩劃界限,引導網紅經濟嚴守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綫,擯棄急功近利的心態。
高校退出國際排名 走自身特色教育之路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國內高校退出世界大學排名,引起關注。很多國際大學排行榜,本質上類似對企業或者富豪做的榜單,正如一些教育專家指出的,大學排行榜也是魚龍混雜,并不能客觀反映學校發展的優劣;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高校退出國際排名,并不是不再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而是有了更精准的定位,更清楚自己發展的道路。對於不合理的、過於單一的評判標准,高校還需理性看待,保持定力,不必刻意迎合。
知網涉嫌壟斷被查,給所有平台敲響警鐘
  在一片“天下苦知網久矣”的聲浪中,反壟斷“利劍”終於揮向知網,5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知網是否存在壟斷行為,是否涉嫌行業壟斷,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尚需專業認定、法律裁定,但知網被立案調查這一事實本身,已經傳遞出鮮明信號;知網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最讓人期待的結果其實不是罰款幾何,而是如何打破知網對學術資源的壟斷,構建真正公益性的知識基礎設施。
“西湖柳樹換成月季”風波 不可繞過民意關
  這幾天,杭州西湖旁幾棵柳樹的命運牽動人們的心。西湖之美,不僅在於清麗的自然山水,更在於豐厚的文化底蘊,“錢塘風月西湖柳”,不知多少文人描摹過西湖垂柳,“西湖柳樹被換成月季”所以引起軒然大波,皆因這種做法簡單粗暴,破壞了西湖的優美風景,充滿詩情畫意的斷橋垂柳蕩然無存,令西湖失去了重要的人文意象;顯然市民想念和守護的不僅是這幾株垂柳,更是其背後蘊含的西湖文化,這次風波讓忽視民意的西湖景區長了教訓。
連續敗訴 敲響知網生意模式警鐘
  近日,“知網嫌賠償金過高上訴被駁回”衝上熱搜,一家自己不生產論文卻靠論文大賺特賺的網站,一家年營收近13億元的互聯網搬運工廠,一家20多年如一日肆意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公司,卻嫌給萬字論文一兩千元賠償太貴,實在諷刺;一直以來,公衆對知網一本萬利、涉嫌壟斷的生意經頗為不滿,如何解決知網就地起價、收費離譜的問題,讓國家知識基礎工程設施回歸應有的公共價值,更需要監管部門關注,給廣大學子和學術界一個交代。
網購超長預售暗藏消費陷阱 監管短板待補
  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平台,“30天預售”“45天預售”的標簽隨處可見,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網購超長預售亂象多,暗藏消費陷阱:網購時商品頁面未標注或明確說明是預售,付款後才顯示發貨時間;過了預售期,商家隨意更改發貨日期,一再拖延發貨;商家設置霸王條款,例如預售商品不予退換、預付款不退、對預售商品發貨時間進行投訴將禁止下單……“超前預售”愈演愈烈變成“超長預售”,究其根本,還是源於監管方面存在短板。
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 助推行業生態淨化
  日前,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網絡直播。近年來,我國網絡直播新業態迅速興起,但欣欣向榮的背後,平台主體責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齊、打賞行為失範等問題多發頻發,而未成年人“一擲千金”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直播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秀場文化”,規範網絡直播打賞,有望助推行業生態淨化,重塑行業的價值觀和商業倫理。
付費修改IP屬地 黑色產業鏈亟待斬斷
  互聯網治理又開新藥方,近日,多家社交平台上綫“IP屬地”功能,這邊各平台剛推出顯示用戶IP屬地的政策,那邊就有人做起了“IP代理”生意提供IP屬地修改業務。顯示用戶IP屬地,社交平台全面上綫這一功能,在熱點事件發生時,冒充事件當事人、惡意造謠、蹭流量的行為將會減少,有效淨化網絡環境;因此,必須堅決對“IP代理”生意說不,對其實施有力打擊,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揪出更多非法代理商家,錘斷這條黑產鏈。
中小學生勞動課程標准發布 須防流於形式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准(2022年版),從今年秋季學期起,勞動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勞動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尊重勞動、崇尚勞動更是值得大力弘揚的價值取向;雖然勞動課程內容豐富實用,但如何有效落地、讓其真正達到教育目的才是關鍵,要想把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僅有紙面規定肯定不够,要結合各地實際,讓勞動教育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避免勞動課流於形式。
鼓勵用戶“拉人頭”?App觸碰傳銷紅綫
  看新聞可以賺現金,刷視頻就能拿紅包,購物可獲高額返利,甚至聊天打字、走路跑步也能賺錢……各類“賺錢”App層出不窮,吸引無數民衆下載。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此類App承諾的高額回報往往無法兌現,其鼓勵用戶拉人頭發展下綫的模式,涉嫌觸碰傳銷紅綫。對於此類給用戶挖坑的“賺錢”App,用戶該多些警惕性,不能被“躺賺”噱頭迷了眼;監管層面該提高監管敏感性,對App“拉人頭”式不正當營銷手段依法進行規制。
城鄉“同命不同價”終結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長期以來飽受詬病的城鄉人身損害賠償“同命不同價”現象正式終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的決定》於5月1日起施行,其中將人身損害賠償標准由原來的城鄉區分修改為統一采用城鎮居民標准計算。統一城鄉居民人身損害賠償標准,不僅可以更加充分保護受害人尤其是農村居民受害人的利益,而且還維護了憲法權威,真正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
南大拒絕國際排名 改革高校評價體系正當時
  南京大學近日明確表示,該校的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引發國內高教界和科技界廣泛關注。南京大學在整改報告中明確提出,不再偏重論文數量評價,而是更加注重“中國特色、南大風格”,發出了強烈的大學轉型信號;此次南京大學等高校敢於向國際排名公開亮劍,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再唯國際排名是從,為改革高校評價體系開了好頭,也反映了中國高校追求獨立性、獨特性和自主性的自信心正在逐步增強。
小作坊遇上職業打假人 提出新問題新挑戰
  近日,重慶忠縣的王女士以4500元出售自家加工的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卻被顧客邵某以出售“三無產品”起訴,法院二審判決王女士退還貨款并給予十倍賠償。此事成為熱議話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毛媽媽滿臉淚水叫屈的視頻,勾起了網友們的同情,再加上法律規定不够明確,造成公衆認知不統一,支持者反對者互不相讓;從社會層面看,短視頻、微商等新型經營模式興起,對傳統外賣平台、電商平台的監管規則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取消“普職分流” 中國職教發展重大突破
  中職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讀本科;取消初中畢業後“普職分流”,讓更多人可以升入普通高中……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自5月1日起施行,在招生考試制度、高等教育體制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職業教育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從當年的“教育分流”到今日的“協調發展”,這是中國職教發展理念的重要轉身,讓中職教育更有吸引力,更多青年才會在多元選擇中享受“處處出彩、時時精彩”的人生。
既要做好春耕又要防控疫情 考驗地方治理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導則》,明確不得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嚴禁以疫情防控為由,擅自設卡攔截、隨意斷路封村、不讓農民下地,耽誤農時,影響春季農業生產。當前,既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備戰春耕的重要節點,對於發生疫情的農村地區來說,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證春耕有序開展,是地方政府亟須下功夫思考解決的問題。
個人養老金制度出爐 健全完善養老保險體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各方關注已久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爐。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個人養老金作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在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相比第一支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和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比較遲緩;專家表示,《意見》的出台對於我國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提高國民養老金待遇水平,優化資本市場結構等,都具有積極意義。
外賣“食安封簽” 要推行更要監督落實
  為提升外賣餐飲食品安全質量,今年以來,浙江、江蘇、安徽等多地陸續要求或提倡使用“食安封簽”,但記者發現,大部分商家未能按要求封上自己的外賣。外賣行業蓬勃興起,而外賣食品安全問題被屢屢曝光,用小小的“食安封簽”給外賣加裝一把“安全鎖”,確保外賣在配送過程中不受污染,這不僅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對商家和騎手的規範和保護;對於“食安封簽”,有關部門不僅要發文,更要監督落實,更好地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老壇酸菜牛肉面上架 重塑信任難以靠文件
  央視315晚會曝光的“老壇酸菜包竟是土坑腌制”令人記憶猶新,而在近日,康師傅統一等品牌老壇酸菜方便面重返貨架,在雲南昆明某超市,一起出現在貨架上的還有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3月23日發布的《行政建議書》,引發熱議。盡管權威檢測報告可以證明老壇酸菜包質量可靠,但從市場反應看,很多消費者還是不敢吃;信任是易碎品,一旦被打破,重塑信任之路必然曲折漫長,老壇酸菜面可以重回貨架,但重塑信任顯然難以依靠文件。
中科院用不起知網 知識分享不能唯利是圖
  據媒體報道,中科院文獻信息中心因不堪承受每年近千萬元的訂購費,不得已宣布停用中國知網,中國知網因“天價訂購費”、“高昂查重費”再次陷入爭議。知網高收費的底氣,來自於業內的壟斷地位,作為內容服務平台,知網將學術資源以成本極低的方式收集起來,轉手就以高價賣給億萬用戶,毛利率高得離譜;輿論呼籲,知網亟待收起“學術收割”的鐮刀,厘清公共服務與盈利的關系,與用戶、作者探尋“合作共贏之道”,才是長久之計。
保障貨運物流暢通 已成舉國抗疫關鍵所在
  3月以來,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波及全國多個省份,部分地方疫情防控措施“層層加碼”,進一步對貨運物流造成影響,大量生活、生產物資“困”在路上。在舉國抗疫的當下,物流暢通已經成為確保全民安康的關鍵,唯有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重要生產生活物資運輸暢通,才能切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才能保障經濟社會運行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做好防疫消殺、暢通貨運通道,為司機師傅送一份平安和溫暖,也給城市的安全運轉多添一份保障。
   共4275條﹐第6/214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