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三合一」選舉後的台灣政局
  二○○五年底「三合一」選舉,特別是縣市長選舉是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對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當局來說是一場期中考與信任投票,是陳水扁防止「跛腳」的一場「總統」權力保衛戰;對呂游蘇謝民進黨「四大天王」來說,則是一場接班資格考;對馬英九來說則是奠定其泛藍共主地位、推動泛藍整合與世代交替的模擬考,……
選後台灣政情與兩岸關係發展
  佔台灣土地面積百分之九十九,管轄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縣市長選舉剛在十二月三日結束,選舉結果泛藍陣營在廿三個縣市中共獲得十七席(國民黨十四席、親民黨一席、新黨一席、無黨籍一席),國民黨並且贏回三個重要指標縣市-台北縣、宜蘭縣、嘉義市。其中,台北縣從尤清開始,民進黨已連續執政十六年;宜蘭縣從陳定南起,也連續執政達廿四年;嘉義市則向來由地方派系治理,國民黨更從未於該地取得執政地位。……
台灣縣市長選舉觀察
  此次選舉,藍綠兩黨拚搏情緒較之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競選過程中爆出的高捷揭弊案更是一波緊過一波,衝擊到陳水扁的總統府身邊幕僚陳哲男(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令人納罕的是,揭發高捷貪污案件者邱毅立委竟如寫精彩的章回小說那樣,有紋有絡,高潮迭起,令人跟著選情不斷追讀下去,一個回合也不放過。……
鬆綁與緊縮--透視陳水扁的兩岸經貿政策
  儘管從表面上觀察,此次選舉只是一場地方選舉,並無法直接影響兩岸關係,惟由於選前一段時間,扁當局意圖阻撓連宋訪問大陸以來兩岸交流升溫的趨勢,卻徒勞無功,只好順勢但被動地拋出「農產品銷陸」、「客貨運包機」及「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等協商議題,欲掌握兩岸政策主導權,並拉攏台商、台灣民心及爭取台灣主流民意,……
兩岸關係轉變的四點啟示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曾對來訪者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在歷史變化的關鍵點上,有什麽樣的總結就有什麽樣的命運。眼前,兩岸關係令人鼓舞的轉折尚屬初期,能否鞏固並繼續向正面展開,取決於我們主觀上能否對這段實踐及時作出科學的總結,否則會錯失良機,徒增波折。……
台商在長江三角洲投資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進入21世紀以來,長三角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大發展階段,與國際接軌,全面建設開放型經濟是這一輪經濟發展的顯著特點。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吸引台資工作,並把其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進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新民進黨運動”:衝擊與影響
  「本報民調『扁聲望跌到25%,新低』,『六成一認為民進黨已失創黨理想;五成八認為羅文嘉催生新民進黨運動是選情考量』」。這是十月九日台灣《聯合報》頭版頭條的標題。這條消息是根據聯合報在今年十月七至八日的一項針對1088位成年人所進行的電話訪問資料所得出的統計結果。該調查有95%的信心水準,抽樣誤差在三個百分點以內。……
台灣統獨光譜變化的若干跡象
  作者指出,今年以來,台灣的統獨光譜有若干重要變化。比如,台灣地下台獨電台出現越來越多的「統派」叩應者,而電台主持人亦多半一改過去「聞統則怒」的態度,讓這些「統派」叩應者有同等大鳴大放的機會。認為國、親、新三黨及李敖的尋根、搭橋、民族及文化之旅,對台灣歸向「一個中國」的影響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很大,……
“後扁”及“扁後”時期的台灣政局評析
  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陳水扁,即將進入第二個任期的後半段。不論當事人主觀意願及行動如何,台灣政治即將進入「後扁」及「扁後」時期。民主國家中第二任總統的權力基礎,像是沙漏一般,隨時間逐漸流逝,是普遍的定律。至於何時由量變轉為質變,成為跛鴨總統,……
台灣政局中的馬英九何去何從?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黨主席的過程本身就風風雨雨。首先,馬英九宣布參選後,連戰領導的「老國民黨」集團就開始運用各種手法,將馬英九的參選詮釋為「逼宮」,所以不僅延後投票日期,也持續模糊連戰是否有說過自己不再參選這件事情。在這個階段,……
台灣泛藍生態的變化與挑戰
  泛藍整合:馬英九在黨主席選舉中擊敗王金平,可以說成是馬英九所虛擬的「想像國民黨」,打敗了王金平所依恃的「現實國民黨」。它讓我們見證了黨員的「國民黨」擊敗了民意代表、黨工、派系和地方樁腳大串聯的「國民黨」。馬英九以壓倒性優勢當上黨主席,除了表達基層黨員的「自主性」提高,也傳達了一項明確的訊息——他們要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國民黨」。……
台灣民粹主義:對抗思維下的權力遊戲
  學界對民粹主義(Populism)的理解眾口紛紜,莫衷一是,難以給它下一個明確定義。英國政治學者凱諾文(Margaret Canovan)將其內涵界定為:「直接訴諸人民的道德情感,反精英、反主流文化、反既有權力結構的群眾運動」。民粹主義不滿既有社會制度和主流價值,採用簡化問題、激化對立的論述策略,煽動敵對情緒,甚至不惜採取偏激的反制行動,排斥異己,……
馬英九的兩岸觀與○八契機
  馬英九憑政治魅力果足令他高票當選國民黨主席,爾後儘管大小障礙還不少,他之接踵成為泛藍新「共主」應是指日可待之事。目標無他,在這次選前選後,他都矢言要在○八年將為泛藍奪回執政大權,支持他的絕大多數黨員們毋寧都也有此期望。……
馬英九:由一個政治明星到一種政治生態
  馬英九似乎一早為自己選定一條軟性的剛正不阿人生路,從小修煉自己,充實自己,認真履行。他天天跑步,獨自提早進入西方最現代的法治社會,在任何位置上和處境下帶頭守法,為台灣人所愛戴,做政治明星,但似乎不為台灣人所瞭解。他似乎有一種獨特的本事,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找到那個時空中那個組織應然的義理和正道,進入關鍵位置,實現理想。不論四周環境多險惡,他都無災無難守住自己,可以從自己做起,身體力行那個組織人人有口講、無人認真做的應然義理和正道;以之…
陳水扁軟硬兩手策略選擇透視
  鞏固、擴大執政基礎並追求長期執政,是陳水扁和民進黨策略選擇的最核心的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在陳水扁軟硬兩手策略的選擇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為,除去美國、日本等國際因素和中國大陸因素外,影響陳水扁策略選擇的主要內因是「執政利益」。所以當陳水扁採取強硬策略的政治收益高於所需付的相應成本時他就必然會採取強硬策略,而當採取軟的一手策略的政治收益高於所需付出的相應成本時就必然會採取軟的一手策略,而當兩種策略成本相當之時則主要採取軟中有硬和硬…
兩岸何時才能進入和解期
  以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為標誌,兩岸關係進入了和緩期。現在兩岸各方一直都在努力要進入和解期。兩岸關係的和解期,何時才能到來?怎樣才能到來?……
蕭萬長:兩岸應尋找一種雙方都接受的政治語言
  四年前,亦即在台灣政黨輪替之後不久,台灣前行政院長、國民黨副主席蕭萬長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他無意再從政,但願以他的財經專長及經驗,就台灣經濟的發展和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為兩岸人民的和平與共榮貢獻心力,“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也是在此背景下由他一手推動成立的。……
   共1177條﹐第59/59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