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辦: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
台灣競爭力論壇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主持人:黃光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台灣大學心理學係教授)
評論員:邱 毅(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張五岳(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
謝大寧(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佛光大學教授)
蘇嘉宏(輔英科技大學教授)
龐建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
研究所副教授)
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兼
執行長)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時 間:2009年第18次(總第150次)
地 點:中評社台北會議室
黃光國:開場白
黃光國
|
今天開這個會,首先要感謝中國評論提供這個機會。中國評論一直是兩岸溝通非常好的一個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可以瞭解大陸知識菁英對兩岸問題想法,讀者也可以通過這個平台,更深刻地瞭解台灣。台灣在很多情況下看起來很亂,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則是充滿活力……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對國民黨未來發展的影響,國民黨在馬英九領導之下,會被帶向何方?馬兼黨主席對國民黨內部生態、結構會有甚麼影響?對兩岸關係、國共關係和國共平台的運作會有甚麼影響?對朝野政黨關係會造成甚麼樣的變化與影響?對台灣的政黨政治與政局發展又有甚麼影響?
明輝兄對台灣社會的脈動掌握得非常好,我們請明輝兄先發言。
謝明輝:馬英九決定兼任黨主席的原因
謝明輝
|
馬英九當選黨主席以後,很多國民黨的提名生殺大權都掌握在黨主席手裡,如果沒有發生八八水災,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但是自從發生八八水災,馬英九個人無形光環被打破以後,剩下的是“總統”與國民黨主席這兩道光環。
建構馬英九權力基礎是他的民間聲望,個人的民間聲望佔了50%,國民黨黨主席的位置大概佔了50%。但馬團隊是不承認的,他認為馬“總統”與團隊和國民黨是六比四,也就是馬佔了60%,國民黨的影響力只佔40%,所以他們一直認為是他們在幫助國民黨,而不是國民黨在幫助他。這是馬團隊去年520前以肢體語言告訴我們的。所以馬當初提出黨政分離,而不是黨政合一……也因為如此,過去一年,國民黨與馬英九“總統”是顯得比較格格不入。
為甚麼馬“總統”從主張黨政分離,到最後要下來選黨主席?原因很簡單:經過一年的考驗之後,認知到陽春的“總統”如果沒有國民黨的配合,他的權力是缺了一大塊,只能作執行長,不是決策者。
甚麼決策者?兩岸關係是目前台灣跟大陸最重要的平台,兩岸關係淩駕於外交;但是兩岸關係,海基會、海協會作為白手套的平台,本來馬英九算得好好的,這是一軌,結果這是自欺欺人之語;胡錦濤主席說有他的地方,焉能是二軌?陳雲林是一軌?結果顯示,有胡錦濤在的地方那就是光芒,不論他在哪邊,他就是聚焦所在,他就是一軌,這是形勢比人強。
馬“總統”有鑑於此,本來他對國共平台是比較冷淡、冷處理的,但是他注意到權力整個往這個板塊移動之後,決策權就在國共平台,國共平台定調以後,再拿回台灣美其名給馬“總統”做決策,其實馬“總統”只是遵循國共平台的政策,下達指令以後,由海基、海協來處裡。所以馬“總統”只是執行長的角色,而非董事長的角色。
國民黨會走向集體領導嗎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以後,如果沒有發生八八水災,馬英九一個人的力量足以涵蓋整個國民黨的意志;但現在因為八八水災,馬英九的光環被沖破,個人光環不再,因為無能加上沒有執行力這句話如果成為全台共識,他就只能依靠國民黨的組織力量與國民黨黨意力量來建構他的權力基礎。這大大削弱馬個人意志力的行使。這樣意志力行使如果被削弱成為國民黨重大政策的關係點的話,中常委就變得非常重要,集體領導會非常明顯。
國共平台會繼續發揮作用
未來如果國民黨走向集體領導,在兩岸政策上國共平台會發揮更大的角色,而不會縮減,會繼續壯大。未來國共平台有馬主席的參與,雖然第一年、第二年他不方便參與,但是在2012年可能是最佳的時間點:如果台灣全民的意志希望馬胡會,馬英九會選擇與胡錦濤見面,因為這樣對馬的選舉有利;如果全民有所保留,那麼馬胡會的進程可能會拖到2012年競選之後,這是最大的時間點。
國民黨會更透明化、陽光化對兩岸關係發展有積極影響
國民黨會隨著馬英九擔任黨主席,而更加透明化、陽光化,地方派係與黑道更沒有施力空間;未來國民黨還是會往佔多數勢力的中間板塊移動,但還是會中間偏右,選擇中間往兩岸和平發展的光譜移動。至於移動幅度有多大,要視馬英九對兩岸關係架構的認知、他的時程、取決於兩岸關係的和緩度。但是無論如何,他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方向是不變的。
沒有任何理由與跡象顯示,馬英九往獨的方向移動,馬最高只能說“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兩句話也是在選前講的,到目前為止,還沒聽到馬再重申這句話;反而更大的是擱置爭議這部分、16字箴言、共創雙贏是他的主旋律。所以,這樣的發展,我認為對兩岸關係有重大影響,未來國民黨與共產黨合作的平台,朝有利的方向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