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8月號,總第9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

  台灣經濟出路在於成為大陸經濟的幫手

  當中國大陸產品受到國際競爭,逐漸變飽和,利潤受影響時,目前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生產效能,壓低生產成本;而這樣的經驗,台灣又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如果透過台灣企業家的協助,使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能夠降低,不利影響降低,才能使中國大陸經濟走得長遠。

  另一角度來看,中國大陸的國際大循環戰略,必需仰賴大量的外國的原材料進口,這是目前很多國家搶著要的。除了台灣之外,還有日本及南韓積極介入,現在中日交惡,而南韓發展的經濟型態跟台灣有非常大的不同。因為南韓從一九七零年代開始,開始發展重工業,而對加工出口業的了解,遠不如台灣,經營者也遠少於台灣;而今天它的產品,對於下遊的加工出口業者的需求,不能完全的吻合,所以台灣具有最大的優勢。只是因為台灣政府這邊的態度非常的猶豫,使得南韓商品僅管並不完全吻合大陸需求,以及語言上的不通,這樣的國家,居然後來居上,現在大陸市場的佔有率可以超越台灣。

  如果台灣這邊可以更積極去扮演這個角色,向中國提供更多的上游的原材料來源的管道,以及降低原材料成本,會有極大的幫助,這也是大陸對台灣的需求。若台灣如預言般於二○○八年面臨經濟末日,那台灣目前正面臨生死存亡之秋,如何讓台灣這個難關可以渡過,這是最後一個機會:就是台灣可以扮演好他的角色,為中國大陸提供重要的原材料,為中國大陸提供各種銷售服務,為中國大陸開發人力資源,成為這樣一個重要的幫手!

  高孔廉:大陸經濟應「三要三不要」

  台灣不要自我封閉

  我首先有兩點回應,第一個剛才馬凱教授講到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我的心情很沉重,我們原來是在他前面的,現在逐漸的流失了優勢。

  我們的IT產品大概百分之八十五是從大陸出貨的,號稱我們是IT世界心臟,但其實百分之八十五是從大陸出貨的。台灣經濟再發展的這個時機可說稍縱即逝,王永慶先生零三年曾講過台灣的優勢只能維持三年,後來雖然修正為五年,但總之就是維持到二○○八年。

  我個人是稍微樂觀一點,我認為是到二○一○年或二○一一年,為甚麼呢?因為到那個時候,二○○八年北京奧運、二○一○年上海的世博,經濟實力均將大幅上升,而且二○一一年東協跟中國要成立FTA。一方面中國的成長,一方面人家要跟東協合作,台灣是在邊緣之外。所以我覺得時機緊迫是很值得憂慮的,有待大家共同努力。希望我們的政府不要再進行一個閉關鎖國的做法。

  韓國對大陸之口已超台灣

  第二個回應就是剛才馬教授提到的反分裂法,坦白講,我個人意見覺得反分裂法雷聲大雨點小,遠不如原來的預期;條件也講的很含糊,內容也幾乎都是過去所讓的話,把過去的政策宣示歸納到法令裡面。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一、打仗還需要法令嗎?二、法律條文應該是明確的,但它根本就像是政策宣示,哪像個法律條文,也沒有罰則。三、反分裂法從它的名稱上,應該是針對全部,不是只針對台獨,我覺得這是非常不聰明。

  反分裂法出來後,溫家寶釋放出三個小惠,例如節日包機啦、農產品……。大家包括國際都期待他們應該做些甚麼來彌補這個反分裂法所造成的兩岸的距離。我相信這個時機可能會發揮一些作用,所以江丙坤先生訪問大陸回來的時候有所謂十個初步成果。這十點其實對台灣經濟的提升是可以發揮功能的。

  但是很遺憾的,我們現在政府似乎是準備閉關鎖國,不承認這十點初步成果。然後剛剛也談到韓國,韓國在去年開始,出口大陸的產品超過我們。大陸最近反日的風潮,其實我們跟韓國應該都是受惠者之一。我們如果不趁這個機會去爭,把這個東西讓給韓國的話,那我們更是自己失掉這樣的時機了。所以我覺得不能因為是國民黨在野黨所談出來的,執政黨就來封殺。這封殺不是封殺國民黨,是封殺台灣經濟。最近年代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人民認為台灣經濟是不能脫離兩岸經濟的,所以我希望我們政府官員能夠看到這樣的趨勢。

  「三要三不要」

  接下來是我自己準備的書面資料,有幾點看法。第一,我個人認為大陸經濟仍然會繼續成長,而這樣的成長裡面,大陸的內需市場也在擴大。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成長高達百分之十三,固定資產的投資也在增加;另外美元的弱勢,導致大陸出口強勁,第一季順差已經有一百五十億。我方才提到消費、投資、順差三項,就是大家所熟悉經濟成長的公式,也是比例成長的結果。但是大陸官方公佈的百分之九點五不曉得數據是怎樣得來的,並非依經濟學理,是由成長因素公式計算,以致難與其他因素比較。

  第二個是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在目前來看,還不成功。不成功所以導致去年中國要宏觀調控。不成功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無序的成長,過去是官方統治的,現在不管了,就盲目投資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珠江三角洲方圓不到一百公里裡面,有五個國際機場。二是不均的成長,城鄉、東部西部不均衡。第三是無效率的成長,投入的資源遠大於產出。二○○五年大陸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一是貧富懸殊。其次是三農問題嚴重,即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三是房地產過熱,可能導致房市泡沫化。四是能源的價格上漲,再加上工資上漲,可能引發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五是宏觀調控後,貨幣信貸收縮,對企業流動資金構成影響。

  未來大陸的經濟,我認為是三不三要。第一不以招商為升官的依據。第二,不以外銷作為成長的動力。第三不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三個要為第一要有效率的成長,第二要有均衡的成長,第三要制度化、自由化及國際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