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8月號,總第9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經濟合作

  戴立寧:「大中國」已存於世人眼中

  今天所要談的問題,對我而言,應該是given;答案是那麼的明顯早在那兒具體呈現了,應該沒有甚麼可以爭論的餘地。兩岸的關係基本上絕對不再是「國共鬥爭、反共抗俄」那個時代,一種你輸我贏、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兩岸關係的發展,從現在到未來,尤其是在經濟和產業方面,已經演進成一種共榮共辱、雙贏雙輸──共創新局的競爭合作關係。

  反分裂法的目的是避免戰爭

  就從剛剛大家都談到的《反分裂法》說起吧。心平氣和地想一想:真的要打仗,還需要先立一個法律,來規定如何打、何時打嗎?那才是笑話。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反分裂法》的制定,其主要目的,不是兩岸要戰爭,而是如何能夠避免兩岸間的戰爭。

  台灣的一些作為,確實曾經把兩岸關係逼到非戰不可的死角。全世界都警覺到戰爭的氣息──只有台灣,也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好像滿不在乎、不以為意。

  歷史是一面鏡子,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大致延襲著某些一定的過程。比如說:第一代的領導人,通常都是對現實不滿的高級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天生是反對黨),所以革命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所謂「上醫醫國」,各國的國父,多數是醫生。我們的國父如此,越南的胡志明也是醫生。

  醫生可以做國父,但是秀才造反,往往一事無成;真要成功,還是靠鎗桿子出政權。所以第二代的領導人必定是軍人。馬上得天下,未必能馬上治天下;因此第三代的領導人是工業家。台灣如此,大陸何嘗不然。所以說:中國大陸現在的主政者,以我的觀點,不是第四代,而是第三代領導人。他們好不容易從軍人手中取得了政權。也嘗到了經濟發展的果實。他們沒有理由好戰,一旦戰爭爆發,很可能政權又回到了軍人。

  反分裂法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避免戰爭,才需要訂定法律,預告了戰爭發生的條件和危險,從而成為避險的依據。假如我們可以抓牢這個基調,相信會對《反分裂法》有更深一層的領悟。

  台灣部分人對美國存有奢望

  最近,中國大陸的各大城市都發生了反日的活動。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一百年的苦難,可以說和日本有脫不了的關係。美日聯盟,防範中國的崛起,居然把台灣也包括在內。讓台灣的某些人,抱著很大的希望,希望中日紛爭、海峽有事之時,希望美國能派一兩艘航空母艦來幫忙防守台灣。

  如果從美國利益的角度出發,大陸跟台灣長期地維持對立,是最符合美國的利益的了。兩岸對立的局面,可以繼續維持推銷它那過時但高價的武器。美國的崛起,主要就是靠著兩次世界大戰,你在打仗,他在賣武器賺錢,賣著賣著,變成了世界第一強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世界大事,最早是從羅馬帝國、拿破崙的陸權開始,發展到海權;到了二次大戰快結束時候,海權開始末落,空權取而代之。想一想,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著名戰艦,那一艘不是被空軍炸沉的。空權鼎盛的時候,航空母艦是霸王,艦載機所向無敵,只要發現敵蹤,無一能夠倖免。

  但是今天,今天的局勢再變,陸地上的一顆飛彈,就可以打五、六千哩,橫越太平洋;航空母艦不再有用了,反而成為飛彈最好的靶子。要美國派一艘航空母艦來台灣海峽當飛彈的靶子,山姆大叔就算再有錢、再蠢,恐怕也得要仔細考慮。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是世界超強,有名無名之師,可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在東亞的兩場戰爭,韓戰和越戰,美國人只能抱頭鼠竄。一個北韓已經讓美國人心寒了,如何期望美國為防衛台灣去打一場毫無把握的仗?

  這個世界又重新回到了陸權,歐亞大陸島從法國、德國、烏克蘭、俄羅斯而中國,必然成為世界權力的中心。相對的,日本和英國很徬徨,他們被吊在大陸島的兩旁,隨時都有可能被邊緣化。

  歷史情仇與血緣胳帶

  歐盟是世界重要的經濟體,看一看、想一想,其實中國在三千年前的秦朝已經完成了今天歐盟的結合。我們比他早了三千年。我們觀賞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電視劇,其情節和法蘭西的稱霸、普魯士的建國又有甚麼不同。

  往前看一百年,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出超國,三樣商品,所向無敵:茶葉、絲和瓷器。鴉片戰爭其實是個貿易戰爭,為平衡貿易而戰。但是這一百年中,就從台灣的割讓開始,中國人是極苦悶的,極其苦悶的……

  一百年過去了,中國是不是真的崛起了?台灣未來的命運又如何?多少專家都在為大陸和台灣籌算,算一算未來的局面將會如何發展。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富燒香、窮算命。當今的情勢,是有人樂觀,總是在燒香;有人悲觀,忙著去算命。縱使純粹從台灣的角度看未來,其實我們永遠也拋不開歷史的情仇、割不斷血的臍帶。

  鄭成功與蔣介石的雷同

  台灣,這一塊我們生活和成長的地方。當二十年前的大陸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台灣人在努力建設;二十年後,沒有想到,風倒反了過來,大陸在努力建設,台灣卻在大擂大鼓地搞起了文化大革命。

  我們在做甚麼,尤其是這幾年,不是單單在空轉,而且是逐漸、逐漸地沈淪。

  假如歷史是面鏡子,回顧一下百年前的鄭成功和台灣。假如說,鄭成功和蔣介石有某些雷同,都是來台的第一代,他們另外一些相同點是,來台的第二代、兒子的名字中都有「經」這個字,鄭經和蔣經國。到了第三代,歷史告訴我們,當鄭氏第三代投降的時候,領導人的名字叫做鄭克塽。你不覺得,台灣現在的政客們,一個個都「爽」得一蹋糊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