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戲台上的孩子
http://www.CRNTT.com   2024-05-31 17:46:16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在戲曲舞台上,演員通過行當塑造人物。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孩子是比較特殊的一類。廣義上說,成年以前都屬於孩子的範疇。“孩子”在腹、在懷,不現身、不言說,也能參與表演。總的來看,娃娃生這個細分行當承擔了“孩子”的大部分演出。但根據人物演繹需要,旦、淨、醜中也不乏“孩子”的身影。

  懷胎十月母恩深

  呱呱墜地之前,孩子在母親腹中。中國傳統社會重視血脈延續,戲曲中有不少喜獲麟兒的橋段。但很多戲裡,孩子的孕育和誕生都只在演述中一帶而過,不作為劇情重點。然而也有些戲,對孕婦甚至分娩加以細致刻畫,比如《斷橋》《白兔記·養子》等。

  白娘子在端午喝雄黃酒現原形,盜仙草救許仙,水漫金山鬥法海時已有孕在身,但折子戲劇情不突出這一點。從梅蘭芳主演的電影版《斷橋》則可見,此時白娘子的身段、表情,處處體現其身懷有孕,或將分娩的特點。白娘子經“水鬥”惡戰,體力透支,更兼恨許仙薄情而心生怨憤,致使腹中疼痛,寸步難行,這一復合情態主要通過白娘子在唱做間隙不時捧腹撫胸、發出痛苦的呻吟來展現,同時輔以青兒的攙扶,襯托以稍顯急促的鑼鼓節奏。觀眾雖看不到胎兒的狀況,但其極度躁動不安是無疑的。即便不如《借扇》中孫悟空在鐵扇公主肚子裡各種翻轉折騰那般劇烈,但能讓有法力的“白蛇媽媽”大感吃不消,也說明胎兒動靜不小。

  白娘子有青兒相伴相護,《白兔記·養子》中的李三娘則自丈夫劉知遠投軍離家後,受兄嫂苛待,過著“白天挑水三百擔,晚上推磨到天光”的日子。她獨自在磨房產子,自己咬斷孩子臍帶。這一段“養子”的苦情戲是全劇的重頭戲,清代揚州大洪班名旦任瑞珍演出時大受歡迎。他演李三娘腹痛時發出“啊唷”之聲不下數百,身段隨聲音“高下疾徐,淺深緩急而出之”,堪稱絕技。當代舞台上,蘇州昆劇院的表演藝術家王芳演出《養子》時別有創造。在昆曲“傳”字輩老師沈傳芷口傳身授的基礎上,她受導演啟發,將最後的生產過程巧妙處理為:移步到桌後,背身表演,以手的伸展、舞動與軀體形成同頻共振,形神兼備地表達女子生產時的動作和情緒。分娩的細節和嬰兒的情況雖被桌子自然遮擋,但演員的表演給予觀眾充分想象空間。

  不分貴賤、貧富,母親生子時都要經歷苦痛。凡間弱女李三娘要經歷,武力值超高、並有法力加持的白娘子也要經歷,帶孕上陣的穆桂英(《天門陣·產子》)、雙陽公主(《雙陽公主·產子》)同樣要經歷。傳統戲曲中將女子生產作為重要關目,在舞台上生動演繹,讓世人體會生養之不易,從而達到高台教化,使為人子女者不忘母親恩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