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缺乏塑料袋替代品,談何“禁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1 22:23:39  


  作者:蔡志慧 廣西南寧 學生

  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實施將滿三年。三年“限塑”效果如何?近日記者走訪南寧市區內的超市、農貿市場發現,“限塑令”在超市效果較好,但農貿市場、路邊小攤等場所,超薄塑料袋早已“重出江湖”。“限塑令”沒有出現“限塑靈”的預期效果,有網友質疑是監管不給力。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限塑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限塑”不如“禁塑”,“禁塑”才有可能解決塑料購物袋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5月29日《南國早報》) 
  南寧實行“限塑令”時日也不短了,但其成效著實不敢讓人恭維。超薄塑料袋還是隨處可見,從未淡出我們的視野,當然除了超市外。“限塑令”的範圍也就僅此而已了。
  在“白色”污染越加嚴重的今天,難以降解的塑料袋為罪魁禍首,而其使用者更是難辭其咎。“限塑令”發布之後,也曾得到大家的支持,但這也不能很好的遏制不合格塑料袋的“橫行”。
  對於“限塑”成效不高的問題,有專家便提出,“限塑”不如“禁塑”,取消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才是根治辦法。
  “限塑”已屬難事,更逞論“禁塑”了。
  南寧市“限塑”的尷尬,並非只有監管部門的責任,也不可簡單地說是市民的環保意識不強,這問題的根源還是得歸結於市面上缺乏塑料袋的代替品。別無可用,還不如照常使用。鑒於此,沒有即實用又廉價的代替品,“禁塑”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單方面地實行“禁塑”,其成效也將同“限塑”那般遭遇尷尬,最後也可能將問題推給“監管不力”。
  目前,倘若沒有塑料袋的代替品,而急切地說要禁止使用塑料袋,也只能是空喊而已了。
  例如菜市場,那是個塑料袋使用最頻繁的場所之一,無論是買一塊肉或是一塊豆腐,都需要塑料袋。小攤小販們大多是小成本經營,硬要使用上可降解的塑料袋,無疑增加了經營成本,或是攤在消費者身上。早在2009年,杭州一農貿市場強行要求商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導致攤主集體罷工抗議。
  麗江的“禁白”工作在全國“限塑”之前便已卓有成效,輕巧耐用的無紡編織袋成為塑料袋的代替品。而國外則用可降解紙袋取代。
  目前雖說可降解塑料袋是“限塑”之後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其價格偏高,關鍵是推廣力度不夠,普及率不高,因此未能大範圍使用。遺憾的是,“限塑”三年期間並未出現其它的代替品。
  面對如今的“限塑”的困局,不去反思其問題的根源所在,而是一味加大力度去禁止其使用,恐怕並非上上之策,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會招致市民的反感。
  對於塑料袋的泛濫問題,絕不能一“禁”了之,而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實行一項法令規定時,應以人為本,把環境保護同市民需求結合起來,弄清楚為什麼會有千千萬萬的塑料袋被消費,為什麼超薄塑料袋屢禁不止,再來談談是否真能“禁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