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如何掌握“戰略先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03 20:26:32  


 

  3、積極構建以創業為導向的社會服務體系,是解決金融危機下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失業問題的唯一出路。 

  如今,從上至下都在關心大學生失業問題。據此還開展了“文理科”問題的社會討論。但是“遠水不解近渴”,這些“關心”或“討論”不可能解決2009年500萬大學生即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的出路只有一條:鼓勵大學生投資創業。因為依照國際上通行的創業評價:“一個創業者可以平均帶動五個就業崗位”。我們固然不指望500萬應屆畢業生都去創業,假如能有20%的大學生選擇創業,除了解決了20%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外,還將新增500萬個就業崗位。 

  所以,大學生就業原本不是問題,問題出在“大學教育的導向”和“大學就業服務的導向”。 

  “大學教育”的本質問題不在“擴招”或“文理科”,而在以“研究性”、“應用性”和“創業性”的多元教育方向的教育和培養問題。如果該多元教育方向的問題一旦解決,即便大學生招收的再多,也不會出現“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和困境。所以,中國大學不是多了,而是“白痴大學”及“白痴校長”與日俱增的緣故。 

  同樣的,“大學就業服務導向”就是要確立“就業的目的就是創業”的方向和觀念。這不僅是價值觀的轉變,更是社會現實的需要。如果一個大學生能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而不是“消耗”就業崗位,其本身就是大學生價值的體現。這原本就是接受長達“4年”、“7年”,甚至“10年”、“13年”的大學及以上教育的大學生應該回報社會和家庭的一個結果。而目前,卻都成為中國普通家庭和中國社會嚴重的“負擔”。這才是導致中國大學就業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類似地,中國其他社會群體,如失地農民、下崗職工、複轉業軍人等,需要政府投資由社會服務組織提供集體化“創業服裝城”、“創業社區服務”及“創業餐飲城”等方式,提供批量政府資助的規模化、小型化扶持創業的途徑。如果要講相關的扶持創業的政策,中央人民政府都是齊備的,問題是“創新”和“落實”。這才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而失業問題持續增加的“怪現象”的原因所在。 

  (二) 中國在全球的國際定位; 

  中國在全球的國際定位的關鍵是正確認識美國的地位和價值。 

  美國自1776年建國以來,經歷了長達230多年的“和平發展”時期。除了短暫的國內戰爭之外,國內外的戰爭、政治衝突、社會動蕩等沒有在美國本土大規模發生過。在美國建國160多年後,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機遇,美國不僅利用全球化的戰爭成為“唯一贏家”,成功實現“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科技中心”、“世界生產中心”的“美國化”。而且憑借無以倫比的國家實力,不僅拯救了全球,而且建立了國際政治、軍事、社會等規則,形成國際秩序的“創建者”和“維護者”,一直持續到如今。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230多年的“和平發展”的歷史成就了如下主要“世界成果”: 

  1、創建了世界通行的規則和秩序; 

  2、形成了維護世界秩序的綜合實力; 

  3、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 

  4、主導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及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狀態下,中國民族主義的呼聲日益高漲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對當今的世界缺乏全面、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極容易使中國極端民族主義抬頭,從而破壞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才僅僅60年,至少要在“無病無災”的環境下再發展100年以後才會是當年“美國救世主”的“重建世界”的生命期。更何況,中國未必有那樣的歷史機遇。 

  更可況,中國至少近十年(2007年至2017年)的主要歷史任務是: 

  1、促進中國大陸的穩定、改革和發展的綜合進展; 

  2、完成中國全球戰略定位和布局; 

  3、努力政治解決“兩岸周邊”各種衝突; 

  4、實現“兩岸統一”的歷史任務; 

  這“四件大事”的關係是:以促進“中國大陸的穩定、改革和發展”為根本,同時要抓住歷史機遇完成“全球戰略定位和布局”。在此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實現“中國統一”,遵循國際政治規則和中國綜合實力有序處理“兩岸周邊衝突”。 

  由此可見,讓一個剛剛成立60年的共和國去承擔中國上百年,乃至更長遠的民族和歷史責任,過於的沉重。也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科學認知和判斷,這“民族和歷史的責任”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法背負的“政治包袱”。 

  所以,中國的“戰略先機” ,除了積極促進“改革、發展與穩定”的綜合進展外,另一個方面就是處理好與美國戰略合作問題。 

  三、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內涵; 

  綜上所述,中國“戰略先機”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條件下,主要來源於以下兩個方面: 

  1、中國綜合實力持續的增強; 

  2、美國遭遇戰略性衰退和經濟階段性陷入低迷; 

  中國把兩者結合起來,中國的“戰略先機”的內涵就是:在保持中國可持續性的改革、穩定和發展的綜合推進前提下,利用處於世界主導地位的美國遭遇“戰略性衰退”和“經濟持續低迷”的歷史時期,中國妥善利用其綜合實力,通過與美國全方位戰略合作的途徑,增強對國際規則和秩序的控制和影響能力,努力創造“世界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環境和條件,在尊重美國主導地位和保障中國“既得利益”的條件下,積極擴大“中美戰略合作”獲取的“發展利益”,拓展中國對世界的“主導權益”,實現中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的形成、全球利益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抗風險能力的提高及全球領導能力的增強。 

  簡單地說,中國創造和把握的“戰略先機”,就是在“發展和建設好自己”的基礎上,利用當前的國際空間,通過與美國合作的方式發展和壯大自己,增強保護國家利益和獲取全球利益的能力,爭取為人類做出更大的歷史貢獻。具體地說,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有以下幾個要點: 

  1、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思維就是:“放眼全球”和“更好發展中國”; 

  2、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前提是:保持中國可持續性的改革、穩定和發展的綜合進展; 

  3、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歷史時機是:處於世界主導地位的美國遭遇“戰略性衰退”和“經濟持續低迷”; 

  4、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基礎是:中國綜合實力不斷提高; 

  5、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基本途徑是:建立與美國的全方位戰略合作; 

  6、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關鍵是:不斷增強對國際規則和秩序的控制和影響能力; 

  7、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趨勢是:努力創造“世界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環境和條件; 

  8、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條件是:尊重美國主導地位和保障中國“既得利益”; 

  9、 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利益是:積極擴大“中美戰略合作”獲取的“發展利益”,拓展中國對世界的“主導權益”; 

  10、中國創造和把握“戰略先機”的政治目標:實現中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的形成、全球利益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抗風險能力的提高及全球領導能力的增強; 

  站在中國發展的戰略角度來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孕育著許多積極的“中國信號”,但是也有許多潛在的“政治隱憂”。中國只有全面、科學地分析,才會正確認知和把握有利於中國發展的“戰略先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