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私的性質與私有財富利益社會化趨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2 11:21:55  


  作者:劉天凱 湖北 銀行主管

  人為什麼自私?私有制與絕大多數民衆的利益是否一定背道而馳?私有制與社會主義有什麼關聯?什麼樣的社會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本文力圖以自己的思考,對這些莫衷一是而又至關重要的問題提出全新的淺顯解說。 
                    
  一、人的自私是必然的。 

  人為什麼自私?古今中外衆多學者回答說:自私是人的本性,人天生自私。這雖然描述了人生來自私這個客觀事實,但對於人自私的根源,或者說為什麼人天生自私并沒有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人到底為什麼自私呢?決定的是兩個方面: 

  第一,人之所以自私,是因為人是一個個必然追求自身幸福與愉悅的鮮活的生命體。 

  作為生命體:其一,需要豐富多彩的物質和精神消費品,來維持其生存與愉悅的自然需要。而且這種維持其生存與愉悅的消費品供給如果不從某些具體的品種上考察,總體上說是不能暫停或中止的,生命體對幸福與愉悅的需求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是不一樣的,但沒有需求上的時間或空間的空白。人對自身愉悅與幸福的追求窮其一生,沒有止境。 

  其二,人的幸福與愉悅是一個個生命體通過自身必要的生理過程得到的感受和反映,別人對幸福與愉悅的感受,另一個人是無法真正擁有的。幸福與愉悅的感知只有各生命體自身來完成,幸福與愉悅是各個生命體“私有的”。 

  其三,如果長期維持同一水平或重複的感官剌激,生命體獲取的幸福與愉悅值是遞減的。要維持或提升生命體獲取的幸福與愉悅值,就必須不斷地變化和遞增刺激的量與質。因而,人對刺激幸福與愉悅的追求是沒有限度的,欲壑難填。正因為幸福與愉悅是各個生命體私有的,而且人對幸福與愉悅的追求是沒有止境、沒有限度的。因而人才是自私的,也必然是自私的。比如吃糖,一個小孩因嘴裡有糖而感知甜,另一個小孩要有同樣的愉悅也必須把糖喂到自己嘴裡。總是把糖往別人嘴裡喂的“非自私”行為就只好垂涎三尺,必須忍受不愉悅的痛苦。而這種忍受與人是追求幸福與愉悅的生理要求是背離的,生命體對於幸福與愉悅的要求具有排他性。雖然人是理性的,但不能也不應該用禁欲的方式去壓服任何一個生命體對於自身愉悅的不斷渴求和努力。生命體對於幸福與愉悅的這種排他要求,是自私的根源。生命體的愉悅只有各生命體自己能感受,別人的幸福不等於自己的幸福,要使自己幸福,就只能自私地把糖喂進自己嘴裡。生命體的自私是必然的,不是人的主觀特性使然,也是無可非議的。 

  第二,人之所以自私還因為滿足人類幸福與愉悅需求的資源總是稀缺的。 

  只要人有能力有條件享受,人對幸福與愉悅的要求是無止境的,而且時間、地點、質與量,各方面的需求是錯綜複雜、千差萬別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滿足人們對幸福要求的紛繁複雜的各類資源都取之不盡,而且隨時隨地任其需要而得到滿足,人的自私就不會成一個社會問題提出討論,因為自私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滿足人們幸福要求的紛繁複雜的資源恰恰是非常有限的。正是資源的有限性,各個生命體為了各自排他性的愉悅必然展開資源爭奪,自私就自然產生了。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團體與團體之間是這樣,國家關系也是這樣。因各生命體愉悅的需要與資源稀缺的客觀限制,我們這個世界是個自私的世界。 
   
  任何時代,總有衆多的人為了人類,為了民族或者為了他人的幸福甘願忍受千辛萬苦,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說:這些人并不是追求自身的幸福與愉悅,他們不是自私的呢?我們說,這些“天下為公”的精英們同樣是一個個生命體,他們并不是超人,自私同樣是他們的必然行為。他們只不過比常人有更多的理性力量,他們主要的并不是用物資刺激去獲得愉悅,而是更注重更高層次的理性的精神上的滿足。就他們的感受,只有大多數人的幸福安樂才是他們自己的最大幸福,有的甚至覺得即使付出生命,得到他人幸福的幸福也是值得的。他們把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這是精神刺激對人的生理愉悅發揮作用的一個有力證明。這種忍受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創造他人幸福而造就自己幸福的行為,同樣是獲取自身幸福的行為。事實上,客觀的評判,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從生下來一輩子不帶任何選擇地只做利他的事情。有人此時為了他人獻出生命,可謂舍己。但完全可能在此之前他以己為重,做了大量地自私的事情。同樣,一個人過去曾經為社會出生入死,舍生忘己,但今天或者今後,他完全可能做出背離他人利益的極端自私事情。世界上,找不到專門利人的人,除非他是一個木頭人而非活的生命體。 

  因為不同的人對幸福在類別和層次追求上存在差異,自私可以分為低俗的與高尚的自私。“天下為公”式的自私是社會推崇的高尚自私,是一種崇高與偉大。正因為這種崇高與偉大,人們自古以來不把他們與自私相提并論,傳頌謳歌的是其不朽的美德。我同意不用自私的尺度去評價這層高尚的自私者,而是以他們的崇高為榜樣,導引這個社會不致於由極端地自私所主導。但我也不同意用這批少數精英的崇高從本質上抹去他們的自私性,并以此否定整體人類的自私,或者忽略人類主體的非崇高事實。我們通常所指的自私其實就是低俗的甚至極端地自私行為。低俗的自私又可分為利己不刻意損人的自私和損人以達到利己目的的自私。利己不刻意損人的自私形成了社會利益追求的主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力量之源。野蠻的損人以達到利己目的的自私受到公衆的遣責,隨著法制的不斷完善,自然也受到法制的懲罰。 

  二、私有制與私有財富利益社會化 

  既然我們承認人是自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私有制的地位。因為私有制符合人性的追求(這也是公有制企業內部普遍采用績效工資制,以激勵管理者與員工奮發努力的原由)。人們為了自私的幸福會不遺餘力地追求財富的積累,從而使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個充滿創造活力的生產力元素,形成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 

  私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因為其承認財富的私人占有,并鼓勵為了私有財富積累,采取一切法律承認的經營管理措施去不懈努力,私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因而也就具有持續的發展動力。私有制正是在一定的範圍內,人們爭相占有財富的競爭中,自然形成的社會財富的占有格局。無論在財富的原始積累過程中,是否充滿著血腥味,其形成的基本動力都源於自私。有區別的只是財富占有格局是通過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是合乎仁義的還是反人性的手段獲得的。自私是財富分配格局變化的根本動力,財富的私人占有格局是一定範圍內自私群體的自私能力的較量結果。少數人成為資本擁有者,多數人就只能委屈求全,占有少得多的財富,甚至靠出賣勞動獲取生存的條件。 

  馬克思創造性地對傳統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弊端作了最充分的揭露。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把資本占有者追逐剩餘價值的自私特性充分揭示出來。同時,對傳統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承襲原始的積累方式,殘酷壓榨工人的非人性行為給予了充分的鞭撻,并警告資本家,這樣下去的結果必然激起工人的反抗,資本家正在為自己培養掘墓人。馬克思還發現了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社會化大生產的宏觀協調需要與私人占用者各自為陣的盲目再生產的矛盾,指出就此下去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及其惡化的趨勢。遺憾的是,馬克思雖然透徹分析了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深刻的矛盾,但在解決矛盾問題的方法上過於簡單地得出了必須通過階級暴力直接廢除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結論,對私有制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自我調適功能估計不足。 

  按馬克思的論述,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和變化。那麼,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必須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相適應。另一方面,一定水平的生產力自然會提出相應的生產關系需要,生產關系為了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維持自身的相對存在,也會主動去調整適應生產力的需要。以此推論,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一定是漸進的不斷適應的過程。任何情況下只要不非理性的阻止生產關系的變革進程,任何時期的生產關系都能最終調適為一定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生產關系。而且,也只有自我漸進調適的生產關系才是最合符生產發展需要的生產關系。

  馬克思以後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用實際行動檢討了馬克思的忠告,基本化解或弱化了馬克思揭示的一切主要矛盾。原始積累式的殘酷剝削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不見了,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鬥爭依然存在,但更突出地表現為合作的利益關聯關系。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被社會化的國家甚至國際調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化解或弱化。資本家與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激烈,但在資本主義國家或國際幹預下正在主動適應市場法則進行必要的競爭行為調整,經濟危機主要的已不是所有制問題而是宏觀調控的技術操作問題。事實證明,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問題是傳統私有制衍生的,但不是現代私有制條件下無法化解的問題。不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不調和矛盾,而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適應性問題。馬克思以後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充分發展等於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另一部偉大的《資本論》,進一步證實了私有制的強大生命力。 

  私有制的存在及其發展與創造財富的社會大衆公平分享財富的理想是不是永續背離的呢?據我們的觀察和推論,私有制的充分發展,社會大衆實質上終將成為財富的共同受益者,私有制的財富利益終將社會化。以2006年 《福布斯》財富榜統計的946位富翁看,他們的財富總額達到35萬億美元。微軟主席比爾•蓋茨、沃侖•巴菲特為首的全球最富有的3個人的財產,相當於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還有餘。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的是,隨著現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不斷發展,少數個人擁有的財富急劇膨脹。個人財富急劇膨脹的正面意義之一就在於私有財產利益的社會化趨勢。

  私有財產利益社會化是指:一方面,財產的法律權屬是特定權利人私有的;而另一方面,財產的實質受益者是社會公衆。私有財產利益社會化的前提是所有者的法定財產大大超過所有者自身及其家庭成員按其一貫消費水平一生所能花費的財富。比爾•蓋茨的560億美元,相對於他及其家庭成員的正常的消費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假如比爾•蓋茨及其家庭成員在這個世界上還會消費掉20億美元,那麼所剩540億美元財產無論他贈予也好,繳稅也好,遺留給下一代也好都是留給社會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個人巨額財產在生產中被充分利用,真正受益的是收稅的國家和就業的工人,比爾•蓋茨只不過拿了作為經營管理者的超額薪金,其財富積累終究也是未來社會資本。就他個人來說已不需要更多的積累,他的不懈努力只不過因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的消費資源就物質財富的購買力來說已經步出了稀缺階段,現在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進入了崇高者的自私行列。《福布斯》公布的這些大富翁雖然法律上是他們擁有這些財富,實際上這些財富可以視同社會共有的。如果私有財產利益社會化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去因為私有制的私有性而卻步。事實上,現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由於法制的不斷健全、人權主體價值觀的形成,以及社會大衆的覺醒和力量的增強,現代私有制已經逐漸蛻去非人性的殘酷的一面。就是中國這樣的後進的私有制經濟也不可能回複到殘酷的私有制時代,資本所有者轉而與工人合作推動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三、社會主義的新定義 

  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實質是追求能够滿足人人享有不斷變化的舒適的物資文化生活需要的社會。只要能够實現這種不斷變化的優越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社會既是標准不斷變化的理想社會。而任何有利於實現這種追求的社會生產方式,即所采取的生產力方式和生產關系方式都只是實現人類追求的手段。生產力是實現人類追求最直接的物質手段,生產關系又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所采取的適應性組織方式。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發展,一定的生產力水平要求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所有制作為生產關系的基本內容,它的功能就在於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能够最有效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無疑是理想社會的所有制選擇。要判斷一個社會所處階段的性質,根本地不是看財產歸誰所有,而是看財產的終極受益者是誰。如果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維持生計,社會大衆創造的財富只能被少數財產所有者個人及其家屬享用,或者作為財富所有者進一步剝削勞動者的手段,這樣的社會無疑是封建的或者資本主義的社會。但如果這個社會盡管采取的是私有制,其創造的財富事實上由社會絕大多數民衆終極享用。那麼,我們就不能簡單地從所有制方式出發把它看成是與早期資本主義社會同等性質的社會。其實,這樣的社會已經進入了後資本主義社會或者形成中的社會主義社會。因為這時的私有財產的利益已經開始社會化。 

  什麼是社會主義?我們認為,對於單個社會成員而言,真正有意義的并不是看每個人直接占有多少生產資料,而是必須盡可能多的占有生活資源。這種生活資源包括生存、享受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資源支持。因此,只要確保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充分擁有社會絕大部分生活資源的財富利益社會化的社會即是社會主義社會。從這個含義出發,社會主義有兩種形式:一是計劃分配體制,即財產歸國家或集體所有,確保社會大衆占有生活資源的傳統社會主義體制;二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財產歸屬高度集中的、確保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充分擁有生活資源的私有財產利益社會化的社會。傳統的社會主義因其背離人的自私性而人為建立產權不明體制,實踐證明是沒有活力的。順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承認私有財產利益社會化的社會主義社會才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社會主義以其確保絕大多數成員充分擁有生活資源的財富利益社會化的性質,導引出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形式:(1)絕大多數成員都占有一部分財產,無論是用於生產的還是消費的。藏富於民,以此確保絕大多數民衆的生活資源。(2)少數部分成員聯合占有一部分生產資料,形成衆多的聯合占有群族,實現生活資源的部分聯合分享。(3)少數龐大的私營企業集團占有巨大的社會財富,構成競爭領域的利益社會化的所有制形成。(4)少數非競爭領域的系統性產業國家控制。 

  社會主義的中國正在致力於前所未有的改造運動。這種改造的深層動作就是隱含承認人是自私的這個前提,從傳統的公有制社會主義向本原的財富利益社會化社會主義轉變。這種轉變將是深刻浩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到21世紀中葉,估計中國將初步建成較為理想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此同時,世界上將以美國、日本和多數歐州國家為代表,不自覺的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盡管他們可能不冠以社會主義這個名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