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抵擋萬年成神話,還有多少希望可寄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14:57:31  


  作者:王太拓 吉林 學生

  汹湧的洪水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三峽卻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洪峰巨浪中三峽也是危在旦夕。很多人詫異,這個被媒體神話的三峽大壩竟然如此不堪一擊,下面讓我們回憶一下媒體對這些偉大工程的報道: 

  2003年6月1日,新華社稿件,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

  2007年5月8日,新華社稿件,題為《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21日,新華網稿件,題為《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年7月20日,央視網發稿,題為《三峽蓄洪能力有限》,內文稱“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壩上”。

  這些新聞中,除了最後一條是迫於形勢不得不提前給人民打預防針以外,其他的可以說均屬胡編亂造。堂堂的國家級通訊社為何會杜撰這些毫無根據的新聞呢? 

  其實這樣的誇大宣傳早在文革時間就普遍存在,1958年6月8日,《人民日報》曾登載了“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105斤”的浮誇報道,並將之稱為“放出第一顆畝產衛星”。稍有點農業常識的人就會知道5畝小麥能不能產出2105斤,但是在那個激情燃燒了理智的歲月裡,人民更願意相信領袖和《人民日報》的話語,理智被拋在了腦後,所以出現了各種“放衛星”式的新聞, 

  文革雖然結束了很多年,但是這種“放衛星”式的宣傳報道方式卻被保留了下來,因為這樣的報道方式有利於樹立領導的正面形象,同時也可以提高地方政績,所以每次打開電視看新聞我們就會發現:知識沒有不普及的,講話沒有不重要,開幕沒有不隆重的,前景沒有不燦爛的,情緒沒有不高漲的,會議沒有不圓滿……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曾經號稱“中國第一芯”的“龍芯”,這塊要對對Intel說“不”的中國芯耗費了人民幾個億的資產,現在處於這麼一個尷尬的地位,高不成低不就,要性能沒性能要功耗沒功耗,價格不行功能也不行,兩個字概括就是廢品;“綠壩-花季護航”上網管理軟件,在其開發之初的時候,有媒體對之贊不絕口,稱有了它的護航,未成年人就能獲得健康的網絡環境。然而,由於其自身設計缺陷,國家教育部下發通知,北京各中小學校全面删除綠壩軟件,造成價值1年4170萬元人民幣的綠壩軟件基本無人使用的尷尬局面。

  如今,這種神話破滅的命運又降臨到了三峽大壩身上,這個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竟然如此不堪一擊,2003年的時候還宣稱可以抵禦萬年一遇洪水,而據現在還不到10年,這樣固若金湯的工程就告訴人們不要寄予太大希望。如果這個另中華民族驕傲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都不可以寄予希望,那麼在中國喝著三鹿奶粉,吃著地溝油的草根們還可以寄希望於誰呢? 

  2003年的宣傳稿中記者用了“固若金湯”這個詞,中國人一向很喜歡這個詞。記得朱熔基老總理當政的時候,對固若金湯有過別樣的解釋:“不是說固若金湯嗎?誰知堤內竟然是豆腐渣!一些承包單位沒有建築資格,或是承攬項目太多,紛紛將項目轉包出去,以至造成層層承包,層層剝皮,製造了一個個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這樣的工程要從根子查起,對負責設計、施工、監理的人員都要追查。人命關天,百年大計,千秋大業,竟然搞出這樣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敗到這種程度,怎麼得了!” 

  豆腐渣工程就是豆腐渣,就算你將其美化成“固若金湯”,它也早晚有暴露的那一天。其實,中國人對這樣的工程早已習慣成了自然,喝著三鹿,吃著地溝油,看著新聞聯播的百姓怎麼會這樣的國家工程產生質疑呢?就算有了韓寒這樣的質疑者,在尋常百姓看來,他肯定是三鹿喝的還不夠多。退一步講,如果三峽大壩運氣不好遇到城裡的拆遷辦,恐怕就是這樣的豆腐渣工程連個渣子都留不下,在這點上三峽是與民房同理的。既然早晚都要被拆遷,質量的好壞對於老實的百姓來說已經不在那麼重要了。

  從萬年變成了千年,千年變成百年,百年變成別希望,中國的媒體每天都在創造著神話。一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在其落馬之前,總是被各級媒體宣揚成勤政愛民的清官,待其落馬之後,便是異口同聲的批評,就好像那些溜須諂媚的話語他們從未說過一樣。在中國,會議都是重要的,工程都是固若金湯的,報道永遠是“光輝偉大”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