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先污染後治理模式當休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6 14:47:17  


  作者:劉詩平 湖南省 自由撰稿人

  近日,湖南省邵東縣團山鎮崇建村賀家組村民陷入了困惑和絕望。據湖南在線8月7日報道,在邵東縣團山鎮崇建村、保善村、保勝村交界處,一車又一車生活垃圾露天傾倒於此,散發出來的臭味遠近可聞。村民們擔心,一旦垃圾成山,將危及到整條河流所流經的區域。除了水源污染,空氣、土壤也將遭到破壞。為了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村民們開始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但得到的回覆卻是缺少資金,事情不好處理,或者是一旦發生污染,幫助村民解決安全飲水問題。 

  環保部門、鎮政府多次強調資金缺少的問題,言辭鑿鑿,讓人不得不對環保部門、鎮政府表示一番同情和理解。但是,筆者想說的是,這不單單是資金缺少的問題,更多的是執政思維的問題,對環境破壞認識程度深淺的問題,以及一種政績觀的問題。 

  無數事例向我們證明,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人居環境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事後治理環境污染所花費的資金也遠遠高於破壞前所欠缺的資金。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因為先污染後治理模式遭受巨大環境危機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重慶銅梁縣西泉鎮,從2005年起,癌症患者日漸增多,癌症死者平均僅48歲,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便是水污染。2007年6月因大量藍藻迅速腐爛,形成的惡臭污水滲入無錫自來水廠,最終導致無錫太湖的“水危機”事件的爆發。 

  種種事例不勝枚舉,在這些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種先污染後治理經濟發展模式。正因為這種模式讓人類嘗到了苦頭,巨額的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壓得政府部門喘不過氣,輿論在自然生態受到破壞後匯聚的力量全部壓在了政府肩上,倍感壓力的地方政府開始思考新的發展模式,一種避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老路的新模式呼之欲出。 

  在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上,中國繼續堅持“三個歷史性轉變”的指導思想,通過建立全放全控的防範體系,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制度體系,構建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等措施逐步摒棄“先污染後治理”模式。 

  這是一種執政理念的進步,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們還應看到,在一些地方,官員為了追求GDP的數字效應,從而達到一定的政績實現升遷,仍然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數字上的增長。透過湖南省邵東縣團山鎮露天傾倒生活垃圾這一事件,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種政績觀衝動。 

  先污染後治理模式當休矣!筆者期望,地方政府不要再以資金缺口為理由,並叫苦式的以為露天傾倒生活垃圾這種破壞環境的行為具有合理性。其實,只要我們摒棄傳統的先污染後治理模式,投入資金(即使資金存在缺口,也可從財政中適度追撥或向社會廣泛集資)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將生活垃圾帶來的污染降到最低,我們所獲得的將是自然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和諧。 

  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算一筆賬來清楚的發現先污染後治理的利弊得失,在資金存在缺口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將生活垃圾露天傾倒或露天焚燒,所帶來的不僅是水污染,還有土壤、空氣等污染,最終給生存在這片區域的居民帶來毀滅性打擊,這便是環境污染所帶來的代價。但是,當我們不再為資金缺口擔憂時,開始治理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的環境時,會發現,治理環境污染的經費遠遠不夠,這其中包括替受污染區域居民身體健康買單、淨化受污染區域的水土空氣質量、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等。基於以上一筆賬的認識,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繼續堅持先污染後治理模式?地方政府還有什麼理由以資金缺口為由固執己見?先污染後治理模式當休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