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道路安全暴露出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4 10:33:45  


  作者:左擔道 江蘇徐州 職員

  昨天距離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已經120天,也是動車事故調查報告遞交的截止日期。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王夢恕透露,技術層面的動車事故調查報告已經於9月底完成並遞交,調查結果顛覆了此前認為信號技術存在缺陷導致事故的說法,並提出組織和管理不善是動車事故形成的主因。(11月21日《京華時報》)  

  中國每次發生質量事故問題,都會將這些問題,歸結為氣候,硬件,或……總之沒有人的問題。正如溫州動車事故發生的開初,有關部門或專家,也將事故的原因,或歸為天公不該打雷;或歸結為信號系統存在缺陷。媒體和民眾被這群專家,忽悠的團團轉,甚至將鐵路相關的供銷商,翻了底朝天。

  溫州調查報告如今終見天日,最終證明是“組織和管理不善”是惡劣事故造成的主因。這個結論,相對於先前,具有顛覆性的效果,但似乎並沒有讓人意外。中國的安全事故、質量事故,頻繁發生。基本上都存在人為因素:或瀆職,或貪腐,或管理部門無作為…… 

  甘肅“11.16日”校車悲劇,依然沒有逃脫這種,先從技術及硬件找問題、找原因的慣例。有人說,如果說我們的校車,質量都能象美利堅的“裝甲校車”就好了。實際上解決的不是安全問題,而是不被撞壞卻去撞壞別的車輛而已。對於高鐵,中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幫助,但事實上,目前出爐的這個報道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硬件措施不是完全杜絕安全事故的主因。

  有的人說給校車補助或納入公車系統,制度的改善當然是好的。但象甘肅“11.16”事故中的這個校車,超載了7年竟然無人管理,即使偶爾被查,也只是交500元罰款敷衍了事。可見如果一個失去了監督功能部門的存在,再好的制度,無人執行,車輛能夠安全嗎? 

  一些地方部門,“11.16”之後處理校車安全的表現,同樣讓人吃驚。他們幹脆一條紙文:禁止不合格校車上路。於是乎很多孩子不得不,甚至要步行10多裡路才能上學。更有許多孩子因為沒有了校車,又因路途太遠,不得不放棄上學。

  各地政府對更換校車,目前都信誓旦旦。但政府財政各地貧富不均。如果一個地方政府,在一段時間內,因為種種原因,短時間內無法實現自己的校車承諾。難道只能讓孩子們,在家中苦苦等待。直到校車制度完美轉換,才可以上學呢? 

  把校車停了,管理者短時間內就不會有事故責任了。這樣的政府部門,並沒有解決校車安全的誠意。而是躲避風頭、逃避管理責任的一種無為措施。只要農村地區存在校車的需求,那些管理部門的禁令,稍有鬆懈,黑校車就會死灰複燃。

  事實上,這一起起一樁樁災難性事故。如果僅僅是技術層面和硬件方面的問題。在中國都不難解決:技術方面,中國政府會啟動全國力量研究革新;硬件問題,更是可以更換廠家,制定更嚴格的質量標準。但唯獨出在人身上的問題,也是管理層面的。雖然每一起事故,也都有部分人員獲得了處置。但此類事故依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比如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私莊煤礦發生的礦難,及那位偽裝下井的礦領導。這類事件的出現,體現現有體制內,防範此類悲劇的蒼白無力。中國管理層面的混亂和無序,已經不是處置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單位的問題了。無論是溫州的動車事故,還是甘肅的校車肇事案,筆者都希望,它們能夠成為中國政府,啟動管理改革的藥引子。只有管理層面的進步,與硬件措施的相匹配,杜絕悲劇才不會是神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