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經貿摩擦白皮書(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18-09-24 15:29:56


 
  為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中國政府特發布此白皮書。

  一、中美經貿合作互利共贏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不斷發展,貿易和投資等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國從中受益匪淺,美國也從中獲得了廣泛、巨大的經濟利益,分享了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成果。事實證明,良好的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合則兩利,鬥則兩傷。

  (一)中美雙方互為重要的貨物貿易夥伴

  雙邊貨物貿易快速增長。根據中國有關部門統計數據,2017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5837億美元,是1979年建交時的233倍,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7倍多。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從美國進口分別佔中國出口和進口的19%和8%;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占美國出口的8%。

  美國對華出口增速明顯快於其對全球出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美國對華出口快速增長,中國成為美國重要的出口市場。根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出口1298.9億美元,較2001年的191.8億美元增長577%,遠遠高於同期美國對全球112%的出口增幅(圖1)(注1)。

  (此處插入圖1,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中國是美國飛機、農產品、汽車、集成電路的重要出口市場。中國是美國飛機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汽車、集成電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場。2017年美國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飛機、20%的汽車、14%的集成電路、17%的棉花都銷往中國。

  中美雙邊貿易互補性強。美國居於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對華出口多為資本品和中間品,中國居於中低端,對美出口多為消費品和最終產品,兩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雙邊貿易呈互補關係。2017年中國向美國出口前三大類商品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附件、機械器具及零件、家具寢具燈具等,合計占比為53.5%。中國從美國進口前三大類商品為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附件、機械器具及零件、車輛及其零附件,合計占比為31.8%。機電產品在中美雙邊貿易中占重要比重,產業內貿易特征較為明顯(表1)。中國對美出口的“高技術產品”,大多只是在華完成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包含大量關鍵零部件和中間產品的進口與國際轉移價值。

  (此處插入表1,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二)中美雙邊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美國服務業高度發達,產業門類齊全,國際競爭力強。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服務需求明顯擴大,雙方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據美國方面統計,2007-2017年,中美服務貿易額由249.4億美元擴大到750.5億美元,增長了2倍。2017年,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美國是中國第二大服務貿易夥伴;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中國是美國第三大服務出口市場。

  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最大逆差來源地,且逆差快速擴大。據美國方面統計,2007-2017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額由131.4億美元擴大到576.3億美元,增長了3.4倍,而同期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出口額增長1.8倍,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年度順差擴大30倍至402億美元(圖2)。

  (此處插入圖2,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目前,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來源國,佔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總額的20%左右。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個領域。

  注1: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

  中國對美旅行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據美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6年,中國內地到訪美國的遊客數量已連續13年增長,其中12年的增速都達到兩位數。中國商務部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遊客赴美旅遊、留學、就醫等旅行支出合計達510億美元,其中赴美遊客約300萬人次,在美旅遊支出高達330億美元。在教育方面,美國是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地,2017年中國在美留學生約42萬人,為美國貢獻約180億美元收入。根據美國方面統計,中國對美國旅行服務貿易逆差從2006年的4.3億美元擴大至2016年的262億美元,年均增長50.8%。

  中國對美國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持續增加。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美國是中國第一大版權引進來源國,2012-2016年,中國自美國引進版權近2.8萬項。中國對美國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從2011年的34.6億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72億美元,6年時間翻了一番(圖3)。其中2017年中國對美支付佔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總額的四分之一。

  (此處插入圖3,內容請見新華社新聞圖片專線所配發的相關稿件)

  (三)中美互為重要的投資夥伴

  美國是中國重要外資來源地。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7年,美國累計在華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約6.8萬家,實際投資超過83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美國成為中國重要的投資目的地。隨著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中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0.65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169.8億美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截至2017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存量約67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還對美國進行了大量金融投資。根據美國財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8萬億美元。

  (四)中美雙方均從經貿合作中明顯獲益

  中美雙方從經貿合作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實現了互利共贏。

  中美經貿合作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等國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相互開放市場,有利於中國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可觀的外部市場。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年的發展,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4.1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6956.8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商投資1363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美國在華企業在技術創新、市場管理、制度創新等方面對中國企業起到了示範作用,促進了市場競爭,提升了行業效率,帶動了中國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中國從美國進口大量機電產品和農產品,彌補了自身供給能力的不足,滿足了各領域需求特別是高端需求,豐富了消費者選擇。

  與此同時,美國獲得了跨境投資、進入中國市場等大量商業機會,對美國經濟增長、消費者福利、經濟結構升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貿合作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降低了美國通脹水平。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牛津研究院聯合研究估算(注1),2015年美國自華進口提振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0.8個百分點;美國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2160億美元,提升美國經濟增長率1.2個百分點;來自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降低了美國消費者物價水平,如2015年降低其消費物價水平1-1.5個百分點。低通貨膨脹環境為美國實施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較大空間。

  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估算,2015年美國對華出口和中美雙向投資支持了美國國內260萬個就業崗位(注2)。其中,中國對美投資遍布美國46個州,為美國國內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4萬個,而且大部分為製造業崗位。

  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雙邊貿易豐富了消費者選擇,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美國民眾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實際購買力。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研究顯示,2015年,中美貿易平均每年為每個美國家庭節省850美元成本,相當於美國家庭收入的1.5%(注1)。

  為美國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和利潤。中國是一個巨大而快速增長的市場,中美經貿合作為美國企業提供了大量商業機會。從貿易來看,根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17年度美各州對華出口報告》,2017年中國是美國46個州的前五大貨物出口市場之一,2016年中國是美國所有50個州的前五大服務出口市場之一;2017年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1萬美元以上。從投資來看,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5年美國企業實現在華銷售收入約5170億美元,利潤超過360億美元;2016年銷售收入約6068億美元,利潤超過390億美元。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2015年在華合資企業利潤合計達74.4億美元。2017年美系乘用車在華銷量達到304萬輛,佔中國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2.3%(注2),僅通用汽車公司在華就有10家合資企業,在華產量占到其全球產量的40%(注3)。美國高通公司在華芯片銷售和專利許可費收入占其總營收的57%,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包括香港地區)營收占其總營收的23.6%(注1)。2017年財年,蘋果公司大中華地區營收占其總營收的19.5%(注2)。截至2017年1月,13家美國銀行在華設有分支機構,10家美資保險機構在華設有保險公司。高盛、運通、美國銀行、美國大都會人壽等美國金融機構作為中國金融機構的戰略投資者,均取得了不菲的投資收益。根據中國證監會統計,中國境內公司到境外首發上市和再融資,總籌資額的70%由美資投資銀行擔任主承銷商或聯席主承銷商(注3)。美國律師事務所共設立駐華代表處約120家。

  促進了美國產業升級。在與中國經貿合作中,美國跨國公司通過整合兩國要素優勢提升了其國際競爭力。蘋果公司在美國設計研發手機,在中國組裝生產,在全球市場銷售。根據高盛公司2018年的研究報告,如蘋果公司將生產與組裝全部移到美國,其生產成本將提高37%(注4)。從技術合作領域看,美國企業在中國銷售和投資,使這些企業能夠享受中國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成果,使其產品更好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注1)。中國承接了美國企業的生產環節,使得美國能夠將更多資金等要素資源投入創新和管理環節,集中力量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產業向更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領域升級,降低了美國國內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保護的壓力,提升了國家整體競爭力。

  總體來看,中美經貿合作是一種雙贏關係,絕非零和博弈,美國企業和國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美國一部分人宣稱的“美國吃虧論”是站不住腳的。

(注1)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理解中美經貿關係》,2017年1月。

(注2)同上。

(注1)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理解中美經貿關係》,2017年1月。

(注2)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網站(http://www.auto-stats.org.cn)。

(注3)通用汽車公司網站(http://www.gmchina.com)。

(注1)英特爾公司網站(http://www.intel.com)。

(注2)蘋果公司網站(http://www.apple.com)。

(注3)中國商務部:《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第31頁。

(注4)高盛公司網站(http://www.goldmansachs.com),《美國製造還是中國製造?處在十字路口的25年供應鏈投資》,2017年5月。

(注1)安佳·曼紐爾:《中國技術不是敵人》,《大西洋》月刊,2018年8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