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京劇,這一歷史瑰寶處境岌岌可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6 10:05:58  


  中評社香港9月6日電/美國《紐約時報》9月2日載文《京劇,這一歷史瑰寶處境岌岌可危》,摘要如下:

  張琪(音)正在排練京劇《扈家莊》,她飾演劇中主角扈三娘。

  “小心你的劍,”負責彩排的導演大喊一聲。“我可不希望誰的頭被砍下來,就因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北京京劇院的舞台上有許多兵器。這些京劇的明日之星才十幾歲,配著長槍短劍排練一出精心設計,風格鮮明的打鬥場面,配以板、單皮鼓、大鑼、鐃、鈸和中國的管弦樂器。

  在這個城市裡,老城區接連消失,越來越多鋼筋玻璃建築出現在這裡,但仍有一絲光亮能看到這個城市之前的樣子——寧靜樹蔭遮蓋下的街道上有小店,有自行車,靠墻根有顆刺槐樹掩映著一處舊民居。

  這座普通甚至有點破舊的學校位於北京西南的角落,還沒有被完全拆遷重建。京劇院所在地之前是北京舞蹈協會舊址,結構上看起來還沒有被現代化。院裡有昏暗的走廊,老式洗手間,生了綉的雙人床(6人一間),天花板上吊著個單管日光燈,窗戶下是老式的暖氣片。

  當然沒有什麼比京劇更能讓人聯想起老北京了,京劇的臉譜,風格化的走位,奇怪的現代咏嘆調,讓人眼花繚亂的武打場面,或許最重要的是觀眾懂行程度之高,他們看到特別精彩的動作,聽到精彩唱腔後都會喊一嗓子“好!”

  人們擔憂的是,和這個城市的老城區一樣,京劇會成為中國無序商業化、現代化的犧牲品。如果真成了那樣,就有點像意大利將威爾第(Verdi)或者多尼采蒂(Donizetti)的歌劇放到米蘭和羅馬的小廳裡上演,或者那些為遊客準備的民俗演出,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