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華戲曲的審美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00:04:51  


廖奔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廖奔,就中華戲曲的審美精神,內容如下:

  戲曲是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孕育出的一道亮麗景觀,作為唯一一個有著數千年史前史、800年興盛史、300個聲腔劇種和5萬個劇目累積量、覆蓋城市鄉村廣大幅面和十幾億民眾、生生繁衍至今而順勢長入現代社會的舞台藝術門類,它成為人類三大古老戲劇樣式(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戲曲)的唯一存活體,葆有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劇作家湯顯祖、世界三大愛情經典劇作之一《西廂記》(與《沙恭達羅》、《羅密歐與朱麗葉》並稱),其舞台綜合性發展到精淳的地步,其美學原則使之成為人類寫意型藝術的典型代表,得以自身的獨特與豐富,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中華文化和人類文明因有戲曲而豐富、而完滿、而驕傲。

  深厚的文化內涵

  如果說,在中國有哪一種藝術樣式是全民的,體現了最為廣泛的審美趣味和欣賞口味,成為從宮廷到文苑到市井到鄉村一致愛好的對象,那就是戲曲。

  在中國文化發展演變的悠久歷史中,戲曲一直在孕育、變化和茁長。尤其是在中國古代史的後期,戲曲活動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構成方式,戲曲成為當時極其繁盛的士大夫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它因此也成為社會民眾最為傾心與矚目的藝術樣式。如果說,在中國有哪一種藝術樣式是全民的,體現了最為廣泛的審美趣味和欣賞口味,成為從宮廷到文苑到市井到鄉村一致愛好的對象,那就是戲曲。戲曲因此在它的肌體中挾帶了中國文化的眾量因子,要了解中國文化,不能不了解戲曲。

  廣袤的覆蓋率 

  戲曲對於中古以後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形成了全面覆蓋。從空間意義上說,經過繁衍生息而形成的眾多地方劇種,對漢族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形成了靡有孓遺的覆蓋。漢族地區有京劇、秦腔、山西梆子、豫劇、川劇、粵劇、越劇、黃梅戲,少數民族地區有白劇、藏劇、侗劇、傣劇,中華大地上可說凡有人居處皆有戲曲,這在世界文化中是一大奇跡。從時間意義上說,遍布城鄉的勾欄戲館、街台廟台上絲弦鑼鼓終日不絕的演出,成為民俗文化生活的主要景觀。從介入深度上說,戲曲文化幾乎是地覆海涵、包羅萬象,民間年節慶典酬神許願、婚喪嫁娶紅白喜事都被戲曲壟斷,幾乎一切生活工藝都圍繞戲曲內容製作———建築雕塑、居室裝飾、器物裝飾、繪畫、年畫、泥塑、剪紙、刺綉、瓷器、漆器、金銀玉器皆如此。戲曲占滿了人們的文化空間,成為一切民俗藝術的載體,成為世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覆蓋率還可以作另外一種層面的理解。例如戲曲創作對於中國傳統題材的全面覆蓋:積累起來的數萬個劇目,其內容從上古開辟神話到全部24史幾乎敷衍淨盡,一直延伸到現當代生活。不同的劇種又各有自己的曲調和表演特色,形成對多樣審美風格的覆蓋,也形成對不同流行地域的覆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