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電影的票房霸主與文化符號之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4 10:43:46  


 

  如果說2004年的《天下無賊》是馮小剛在抒發一個夢想,《夜宴》就是他向大片邁進的第一步,但當他看到這頓“晚飯”並不受觀眾待見後迅速轉身撤離,出其不意地用一部《集結號》將觀眾引向一個殘酷命運、堅持信念、追求公正的純情、悲情境地,憑借對人性的把握創造了2.6億元票房,並最終抱得“金雞”歸。《唐山大地震》也是如此,在人們感慨馮小剛從小人物的講述者變成歷史的拷問者之時,他其實在完成一次命題作文,只不過完成得很人性罷了。業內人士表示,《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向親情致敬的電影,在骨肉分離中開始,在親情的回歸中落幕,“在追逐艱澀藝術理念和高科技製作的同時,我們似乎更應該關注中國電影的親和力”。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短短七八年間,國產電影產量增長了3倍多,電影票房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遞增,2009年超過60億元,今年上半年歷史性地達到48.4億元,幾乎為8年前全年票房的6倍。但是,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商業電影過於追求利潤,不惜以低俗惡搞的方式迎合市場;有些藝術電影過於表現自我,忽略了對大眾心理的呼應;有些電影說教成分明顯,難以獲得觀眾的認可。

  在中國電影市場迅速擴大的當下,如何使電影叫好又叫座,成為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

  “《英雄》、《無極》以來的中國電影‘宏大’趨勢一直受到批評,電影里沒有具體個人,動輒搞成國家歷史的象徵。”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楊遠嬰指出,《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作了一次調整,它把老百姓的創傷放在重心,將歷史事件轉化為家庭的悲歡離合,這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一次突破。

  當然,拋開這種曾經的巔峰對決,拿《一個都不能少》之後的張藝謀和今天的馮小剛相比,從作品整體水準和對市場的敏感度、駕馭力而言,馮小剛似乎已占得先機,特別是《唐山大地震》6億元票房的完勝,使他與同樣緊盯市場的張藝謀相比,至少領先一個身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