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斷百年的日壇祭:今年春分恢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0 10:20:21  


工作人員正在拆封點驗用於“清代日壇祭日典儀”的仿古樂器。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北京日報》報道,已中斷百餘年的日壇祭日活動,將於今年春分日正式恢復。3月20日和21日,朝陽區將於日壇公園推出兩場複原清代日壇祭日典儀表演。主辦方介紹,恢復典儀不是為獵奇,而是為了讓市民感受一次真人秀版的禮儀文化講座。為此,典儀全過程包括祭祀各個步驟、儀式內涵、祭器看點、日壇各個建築用途以及祭拜者分工等都將現場進行詳細講解。

  整個祭祀典儀將持續1個小時左右,根據清乾隆年間文獻記載,分成鹵簿儀仗、樂舞和祭壇禮儀三個部分。昨天,樂舞部分首次進行了合練。

  如果是第一次聽祭祀音樂,很多人會覺得緩慢、莊重、單調。據介紹,祭日的音樂是雅樂,它又稱“八音樂”,指的是用金、石、絲、竹、土、木、匏、革等八種材料制成的16種樂器所演奏的音樂。在這些樂器中,除了編鐘、笛、簫等少數幾種平常能見到,其他的無論形狀還是名字都很奇特。

  負責典儀樂曲演奏的是一支由朝陽區居民組成的民樂隊,很多樂器他們也是第一次看到,更別提演奏了。“你看這個,外表看上去就是個木頭老虎模型,好像玩具一樣。只是老虎的背上有槽,裡面排滿木片,刮和敲這些木片就可以演奏。這個樂器叫‘敔’(音,雨),是在終止演奏時用的。”樂隊的負責人王援朝說,雖然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樂器,但大家一上手就能演奏。這是因為雅樂的曲調缺少變化,一字一音,演奏簡單。典儀現場,還將有10名演唱者。他們的歌唱也要盡量保持人聲的自然狀態,沒有超高音也沒有超低音。至於舞蹈,第一次看時更覺得很難用“舞”來形容。64位舞者的動作非常緩慢,與其說是舞,不如說是造型。

  鹵簿儀仗部分的表演,看點在服裝和道具上。鹵簿就是護佑皇族走向祭壇的儀仗隊,此次鹵簿隊伍有上百人。為了能讓觀眾領略儀仗隊的風采,主辦方特地讓本來只在圓壇外伺候的這支隊伍改變路線,走入圓壇繞場一周,好讓觀眾邊看邊聽講解,知道上百杆各色旌旗和傘蓋到底代表什麼含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