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寺院拍賣冠名權 信仰還值多少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7 09:34:33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光明網報道,一場以法華寺冠名權為拍品的“中國首場寺廟冠名權拍賣會”原定於今年7月28日舉行,這則消息把這座千年古刹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日前從杭州市西湖區民族宗教局、法華寺所在的留下街道東岳社區居委會了解到,兩家單位已分別致電北京佳士凱拍賣公司叫停了這場拍賣會。(7月14日中國青年報05版)

  法華寺始建於東晉年間,距今約有1700年歷史,“文革”期間不幸被毀,1999年經浙江省佛教協會和原東岳村委會(現東岳社區)籌資複建,2003年建成。由於“上一屆住持妙善大師圓寂後,其弟子表示自己修行太淺,不敢接任住持”,現在的寺院管委會主任葛德钜竟然是杭州兩個公司的負責人。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所謂法華寺,早已“寺非寺”,“僧非僧”,其“寺院冠名權拍賣”的鬧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次拍賣雖已叫停,其現象卻發人深省。如果說清華大學“真維斯樓”的冠名是對金錢對學術的污染,那麼寺院冠名權的拍賣可以說是對信仰的公然踐踏。這並不是一個個例,故宮建私人會所、我國最著名的“少林寺”早已在其“少林CEO”的帶領下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商業帝國。“僧人”紛紛“入世”,寺院早非人們心目中的“清修之地”,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就是“長此以往,佛將非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