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姓氏誕生五千年 中華民族團結紐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1:12:27  


 
  研究姓氏文化認祖尋根是中華民族團結富強的凝聚力和紐帶。當一個民族危難之際,民族要生存,就得攜手並肩,共同戰鬥,這就要全民族認同祖宗和“本是同根生”的意識,繼而產生凝聚作用。比如屈原再其抒情長詩《離騷》開篇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說我是古代帝王高陽氏的後代子孫,我的先祖叫伯庸。這就是一種認祖行為。於是產生了不能將祖國當旅舍、不能視國君為路人的愛國情感。魯迅在年輕時,寫過一首《自題小像》,其中有一句:“我以我血薦軒轅”,軒轅就是黃帝。魯迅表示願意為社稷江山、祖國之邦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中國的姓氏文化蘊含著民族文明進取精神。弘揚中華文化也應當包括中國的姓氏文化。五千年來,姓氏文化經過歷史的積澱,與民族精神融為一體,這種包容姓氏文化的精神對於現實社會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人們耳熟能詳的“岳家軍”、“楊家將”,則是在民族危機時抵禦外族入侵的一種民族自強精神的象徵;占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孔孟之道,則是中華文明的表現。

  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人們口耳相傳的、融入姓氏文化的、能表現人們積極進取精神的成語典故何止千百個!其中有表現宰相肚裡能撐船,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之事的婁師德的“唾面自幹”;表現人們謀略智慧的“田忌賽馬”、“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又表現“無為”而治思想的“莊周夢蝶”;又表現鞠躬盡瘁、敬業盡職的“周公吐哺”;有讚揚為救國難挺身而出的“毛遂自薦”;有贊頌朋友之間忠實守信、相知相交的“管鮑之誼”、“範張雞黍”;有讚揚人各有所長的“馬工枚速”、“孟詩韓筆”等。真是應有盡有、不勝枚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