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姓氏誕生五千年 中華民族團結紐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8 11:12:27  


 
  此外,與姓氏有關的“堂聯”、“堂號”,特別是“堂聯”,它保留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反映了某姓氏的歷史淵源、家族名人的崇高業績,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外,實際上還有提倡一種“家風”、“族風”的作用。這種民間的“家風”和“族風”包含著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例如:林姓的堂聯為“勵志禁煙,禦夷留根”;毛姓的堂聯為“捧檄而往,脫穎而來”;於姓得堂聯為“當代清官,舊時宰相”。以上的堂聯分別提倡愛國禦敵、為國挺身、清廉救時的風尚,這難道不是中華民族進取精神的具體寫照嗎?

  積澱了五千年的中國姓氏文化,不僅僅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而且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繫,這對於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詩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說的是,青山和白骨,一個有幸,一個無辜。土地江海也是,中國歷史上,地因人姓而得名的十分普遍,因此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亘古沉默的土地,因某個名人的駐足而頓時喧囂起來,引得無數慕名而來的人士或把酒臨風,或扼腕痛心,或按動快門。根據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書中共有6885條詞目,其中涉及到姓名的,包括本身就是姓氏名勝的,有866條,占全書所收錄的名勝12.5%。豈但地名如此!日常生活中如“孔府家酒”、“貴妃酒”、“東坡肉”、“李錦記”等等以姓氏命名的商品比比皆是。以名字命名的地名更是數不勝數。例如: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的“婁山關”,就是婁氏先輩在這裡征戰並鎮守而得名。婁山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婁山關在多次戰役中身名遠播,成為天下名關。1935年,毛澤東在紅軍長征途中,指揮中央紅軍攻克婁山關後的激越情懷,在這裡寫下了《憶秦娥.婁山關》,慷慨悲烈、雄沉壯闊,通過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更是讓婁山關聲名顯赫,名揚海內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