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丹青與小寶關於文化的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2 09:16:04  


 
  小寶:而且是一種信息的無政府主義。信息泛濫也蠻可怕的。

  陳丹青:真正自由的空間是有序的。不自由反而無序。有時我批評這個社會還是不能講話,馬上有人對我說,你不曉得啊,現在網絡怎樣怎樣火。是啊,我知道,可是網絡絕對不等於言論自由,不等於你內心的自由。網絡被誇張了,正好說明我們不自由。自由的一部分不是指外部,不是指媒介。最近在讀《以賽亞.柏林傳》,寫二戰後他進入蘇聯,回到彼得堡,很珍貴的一段經驗。大家窮得一塌糊塗,物質匱乏,但戰後彼得堡的書店和小沙龍立刻恢復,一幫老俠客,文人,藝術家,還有猶太人,混在裡面趕緊享受戰爭結束的那麼一小段混亂的、但是自由的氣氛。然後柏林找到了阿赫瑪托娃,昏天黑地聊了十六個鐘頭,招待他的就是一盤土豆,但是兩人談的是莫扎特、耶穌、莎士比亞……沒完沒了。很自然地在談,不是硬撐著談什麼文化。後來柏林走了,阿赫瑪托娃立刻吃軋頭(上海話:挨整),克格勃都盯著呢。上海有個學者很好,翻譯一本叫做《以賽亞.柏林的遺產》,就是他死後紐約學者開了個研討會,水平太高了,我們的會根本不可能開成這樣。我們這邊的社科院,弄哲學的,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在一起談論一位死掉的思想家,根本到不了這種水準。就是說,每一方的意見都非常非常“懂經”(上海話:非常懂行的“酷”),非常誠懇,問題咬得很准、很緊凑,但是向度很開。

  小寶:他是到很高水準上的一個討論。

  陳丹青:很高的教養———學問是不必說了———但同時針鋒相對。講著講著會非常嚴肅非常斯文地爭起來,真是有境界,斟字酌句,可是都在點穴,很柔軟地在那裡硬碰硬。

  小寶:中國現在到處是這樣,就是水準還沒到,但已經宗派林立了。討論會變成宗派成員互相攻擊。其實這是個風氣問題,你看民國時期,討論《紅樓夢》時,胡適和蔡元培,那是講話講得很厲害的。但是他們關係非常好,蔡元培做壽時,他們集資給他買了幢房子。但是他們討論這些思想問題和學術問題時,就完全沒有人際關係,問題討論得非常清楚,講話講得非常直接。

  陳丹青:整體教養。民國的空間很大,各路動物都有。

  小寶:就是拿出來是“個人”。民國有個歷史學家叫孟森,研究明清史的,他對世道有批評,我覺得講得很好,他描寫他很不喜歡的世道,就說:文恬武嬉,官貪吏斂,儒腐民頑。我覺得跟今天真的很像,那些所謂知識分子特別迂腐,而且一大批刁民、頑民,拿來說現在的世風非常貼切。

  陳丹青:“文、恬、武、嬉”,中文真是好。

  小寶:孟森是明清史大家,比錢穆他們都要高一輩。中國現在是沒有討論的風氣,媒體,原來做過什麼大專辯論賽,他以為討論問題,就是這樣車軲轆話大家講來講去,誰在口頭上可以占到便宜,他覺得這就是討論。這其實最沒價值,羅素講的,這就是在交換無知,不是在討論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