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丹青與小寶關於文化的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2 09:16:04  


 
  小寶:日本真的生活都美學化了。我覺得中國最主要的,就是孟森講的民頑,頑民的最主要標誌就是莫名其妙的仇視心態。

  在日本,你看那些在路上走的人的笑,都是非常單純的,非常開心的。中國你看,馬路上現在雖然也人山人海,每個人都是緊鎖眉頭。

  陳丹青:我去京都,就想起上海。上海六十年代就像京都一樣。我看小津安二兒郎電影一半是為懷舊,小時候上海老派人見面講話,真叫溫良恭儉讓。現在你去他超級市場看,很體貼。我們賣生魚片,給你切好弄好包好,就算不得了的服務了,可是日本人還考慮到你可能一個人吃,吃不了這麼多,還有再小一點,更小一點,好幾種尺寸,給你選擇。雞也是這樣,切半,還切四分之一,而且不是切壞的那部分,體貼入微,有人性。在日本你可以看到很怪的人,邪氣(很)怪,穿得誇張得要命,個人主義在那裡完全成熟了。

  小寶:我在日本看到一個,就是癟三,睡在地鐵裡,但是周圍打掃得幹乾淨淨,一個人縮著,他的衣裳很破舊,但是很乾淨,一張席子攤著,就縮在那裡睡覺。

  陳丹青:日本知識界我不了解,但是跟他們聊起來,譬如去年桑塔格死了,有個女文人問我,桑塔格在你們中國為什麼這麼紅?我忽然發現裡面有問題———很有意思,再談下去,發現問題不是桑塔格紅不紅,是我們這邊介紹一個人物,介紹一種學說,有意無意還是附帶我們的價值判斷,附帶我們一種偏見,譬如公共知識分子之類,但真的公共知識分子在西方究竟是怎樣的呢?可能很勇敢,很公正,但不像我們想象的那種,因為我們這邊的所謂公共空間幾乎還沒有,多元的知識景觀還沒有,獨立知識分子都還是半吊子的,所以他們說我是公共知識分子,我很沮喪。日本那邊不是這樣。他們從明治維新直到現在,就是不斷引入、引入、引入,平常心,接受所有知識,所有人物,自己比較,自己選擇,不帶情緒、偏見,不刻意貶褒。我有時講一個人物,講自己的傾向,心裡會忽然警惕,怕我會有一種意識形態的根性在裡面,不準確,帶貶褒……他們沒有,平常心,也不是說桑塔格不好,只是很奇怪為什麼在你們那兒那麼紅?在日本,你左翼就是真的左翼,左翼裡面又分各種左法,右翼又分各種右法……很真實,不是渲染出來的。

  (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