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建”圓明園實際上是勞民傷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2 09:52:44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求是理論網刊載作者羅竪一的文章指出,2011年12月8日金羊網等媒體援引自東方網的消息稱,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委員孫世超就“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提出了重建圓明園的提議。此提議一出,激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而作為此次提議的發起方,北京市人大在此之後卻並無下文。面對社會上褒貶不一的聲音,和諸多專家學者關於重建細節的疑問,相關部門卻一直未予以回應。採訪過程中,記者從相關人員處輾轉聽到傳聞:由於社會各界對重建圓明園提議頗有微詞,北京市人大目前對此也未有進一步的表態或說明。登錄北京市人大的官方網站,也並未看到有關圓明園重建一事的相關內容,甚至連網站上涉及當日“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議案的新聞中,也未出現圓明園的字樣。

  由此可見,官方對所謂的“重建”圓明園持非常審慎的態度。

  然包括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先生等在內的“重建派”代表人物,至今仍然在盡其全力呼籲;並且於12月7日在“中經名博會”節目錄制現場,跟筆者這個“廢墟派”之一者進行了較為激烈的對壘。

  其實,正像筆者在“中經名博會”節目錄制現場所講,“重建”圓明園能否行得通,主要取決於決策層和資金等。然如筆者12月8日發表的時評文章所指,“重建”圓明園客觀上是“破壞”歷史。儘管不排除“重建派”人士中確有主觀善意者。

  事實上,能讓“重建”圓明園之幻想成為泡影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就是“重建”圓明園實際上是勞民傷財。

  有關權威歷史資料顯示,規模性的圓明園建設,開始於康熙46年,直至1860年10月被英法聯軍燒毀,修建圓明園耗時150多年。專家估計前後投入資金高達6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2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還不包括園內的陳設、家具及珍玩字畫。

  顯而易見,建設和裝飾圓明園耗資巨大,可謂勞民傷財,亦為國恥。

  試想:假如當初清政府把這筆錢用在教育、科技、國防等上面,而不要用於營造圓明園——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那麼會有中國近代的落伍和中華民族百年的屈辱史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