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八里橋的落日 圓明園的風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3 00:07:16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外灘畫報刊載作者菲戈的文章說,10月5日,我第一次來到八里橋。這是橋名,也是地名,位於北京外圍、通州近郊。如今,在地鐵八通線上,它是通州北苑前面那一站。從地鐵站東北口出來,往前走10幾米,就可以看見通惠河上的那座橋。

  北京此行,我最主要的目的是重游圓明園—今年恰逢“火燒圓明園”150周年,園中正在舉行多項展覽與紀念活動。不過為了避開國慶旅遊高峰,我先去了八里橋。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八里橋那場“現代對古代”的屠戮,可以看作是圓明園大劫難的“序曲”。

  八里橋的落日

  八里橋地鐵站的建築極富現代感,特別是黃昏時分,夕陽的餘輝在金屬曲面的屋頂上閃閃發光,看上去像三個簇新的巨大油罐。與之相對,落日輝映中的那座古橋就未免殘破了一點。橋頭簡陋的石碑上,只在正面簡單地寫著“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永通橋及石道碑”(八里橋舊名永通橋),落款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一九八四年九月立”,沒提它曾是著名的京城四橋之一,更沒提它是著名的八里橋血戰發生地—而這,正是我千里迢迢跑來尋訪它的目的。作為近代中國一段難以接受的血淚創痛的見證,顯然立碑的人們非常不願意讓自己也讓路人記起這段“慘史”。在橋上,我給一位住在通州的朋友打電話,約晚飯,他很驚訝地問我:“你跑去八里橋幹什麼?”他說他在通州住了七八年,從沒去過那裡,也沒想過要去那裡,那只是每天進出北京上下班路上的一個車站。我笑笑,沒多解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