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清代村落雅韶十八座:失落的家族烏托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4 09:47:59  


 
  在上下十八座西南面約1裡路處有一個叫“爛寨”的村子,亦屬於此建築群的一部分,專門建有糧倉,另有數十畝耕地,三口魚塘,五個菜園,以及數千平方米的“賣魚行”,其中包括豆腐坊、碾米坊、家禽飼養場等。而這個大莊園周圍則高墻圍繞,南面有三口魚塘,像護城河一樣,成了一道安全屏障。

  牛販譚謂的生財之道

  實際上,被木料老板輕視,不僅因為譚謂本身是個行事低調絕不露富的商人,還說明在當時一般人眼裡,牛販子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發不了大財。譚謂建房的巨款從何而來呢?其實他另有生財之道。在譚氏後人的眼中,譚謂的成功不僅與他自己的精明靈活有關,還和他身處乾隆盛世息息相關。史料記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詔關閉浙江寧波、福建漳州和江蘇雲台山三地口岸,只保留廣東廣州一地口岸,歷史上稱為“一口通商”時期。廣州的運載貨物的船隊,全部從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的徐聞出海,徐聞是當時海上貿易的出口港。唐《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漢置左右侯官在徐聞縣南七裡,積貨物於此,備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諺曰:欲拔貧,詣徐聞”。陽江,古稱高涼,屬南海郡。陽江港自古就是海上交通要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中轉港。按當時的航海技術,從廣州到徐聞至少也要十天到半個月,而廣州至徐聞的海上航線,陽江是必經之路,也是補充給養的補給港和貨物中轉的中轉港,陽江因此而迎來空前繁榮的時期。據聞,譚謂在做牛販生意的同時,也做糧食生意,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後人推測,譚謂的生意與當時陽江繁榮的海上貿易不無關聯。或許在給陽江港浩浩蕩蕩海上船隊運送補給的大軍中,就有譚謂的牛群與運糧的車隊。

  傳奇的博士之家

  雅韶素來是遠近馳名的文化村,這裡曾走出不少人才。僅現代所湧現的知識分子就有200多人,譚光復一家則是村史中赫赫有名的博士之家。

  譚光復的父親以教書為業,曾任雅韶小學校長。譚光復從小跟隨父親,在雅韶小學讀書,讀初二那年,又越級考入縣立中學堂高中師範科,畢業後他以前十名的成績考上免費生,到廣州嶺南大學文科就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