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西藏貝葉經:6萬葉為何千年不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2 09:45:20  


 
  此外,在過去6年的普查工作中,研究者還發現了一些貝葉經式的紙質經書,以及梵、藏對照的紙質辭書,證明早在1300多年前的吐蕃時期,梵藏譯經活動就已經非常發達。
 
  貝葉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專家次旺俊美告訴記者,經過整理編目,由7名專家組成的課題組把這些貝葉經分為22大類,涉及佛教哲學、倫理學、邏輯學、語言學、醫學等多個研究領域。“這裡基本涵蓋了藏族傳統的‘文化十明’,甚至還包括婆羅門教的根本經典《吠陀》。”次旺俊美說。
歷經六年行程17000多公里尋訪貝葉經
 
  “西藏梵文貝葉經的普查、編目工作啟動於2006年,我們本來以為兩三年就能搞完了,沒想到足足做了六年。”次旺俊美說。
 
  為加強貝葉經保護工作,西藏自治區7地(市)均成立了相關辦公室。在各地初步摸查的基礎上,次旺俊美帶領的課題組專家還廣泛參閱了藏文、漢文、英文有關資料,梳理歷史上梵藏譯經活動開展的地點、主要譯師活動的範圍,行程17000多公里尋訪貝葉經。
 
  “我們對全區41個縣的65個部門和寺廟、3個遺址、5家收藏經書和文物的重點戶和個別僧舍進行了登門複查驗收。基本上資料顯示可能有貝葉經的地方,我們都去轉了一遍。”次旺俊美說。
 
  “找到一些流傳在傳說裡的經書,真讓人興奮。”次旺俊美說,“比如傳說在第28代吐蕃贊普(王)時期,曾有一部《寶篋經》從天而降,落在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裡。我們真的找到了貝葉經的《寶篋經》,而且找到了幾個不同的版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