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西藏貝葉經:6萬葉為何千年不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2 09:45:20  


 
  在充分肯定傳統保管方式行之有效的基礎上,課題組還與文物專家商討,改善、加強了貝葉經的保護措施。
 
  “有些包經布、護經板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破損了,我們製作了統一規格的包經布、護經板、木制囊匣和函頭標識。”次旺俊美介紹,“像博物館這種比較集中的收藏部門,改造了專門的庫房,對零星保存的部門配備專用保險櫃。”
 
  為了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體現貝葉經的文獻價值,課題組還在普查過程中對貝葉經進行了就地彩色影印,並在影印件的基礎上新編了目錄,編撰成共有61册的《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影印大全》和共4册的《西藏自治區珍藏貝葉經總目錄》。
 
  國內梵文人才面臨斷檔困境
 
  貝葉經作為一種穿越了千年時空的一手資料,對於研究佛學、藏學、佛教歷史、佛教繪畫、古印度文化、中印文化交流等課題有著巨大的價值,因此廣受海內外學者的關注。
 
  “梵文是一種基本沒有人使用的語言,不好學,學了也不好就業,所以國內的梵文人才面臨著斷檔的困境。”次旺俊美說,目前課題組7名成員中,有三人有過專門學習梵文的背景,但即便是在編目這項基礎性工作中,也是邊工作、邊學習,“一個字一個字地摳”。
 
  2010年9月,西藏自治區教育部門啟動了相關人才培養計劃,委托北京大學培養專門的梵文人才,給西藏貝葉經的研究帶來了新希望。
 
  與海外學術界開展的貝葉經研究相比,中國的研究工作相對滯後。次旺俊美說,保存完好的西藏梵文貝葉經是我們最大的資源優勢,目前,已完成的編目工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學術優勢,還需要有更多的專門人才和更好的研究平台。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