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概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7 15:13:33  


 
  美國外交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美國前任總統布什。美國具有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其外交政策走向一直是世界關注和討論的焦點。美國的外交關係規模是全世界最為龐大的。幾乎所有的國家在華盛頓特區都設有大使館和派駐大使。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以色列[31]被視為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只有少數國家沒有與美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包括古巴、不丹、伊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蘇丹和索馬里等。[32]

美國革命期間,美國與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說服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協助對抗英國。在接下來的開墾年代里,美國一直在親法或親英兩個選擇間搖擺不定。當時美國對歐洲事務不願插手,專注於北美的疆土開拓。後來以門羅主義削弱歐洲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以確保在美洲地區事務的支配權。美國的擴張政策陸續引發了與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戰爭,兩戰均以美國的勝利告終。在南北戰爭中,美國指責英國和法國支援南部分裂的美利堅聯盟國、並試圖入侵墨西哥,但在內戰結束後,美國在北美洲的主導地位就再未受過挑戰。

隨著國力漸增,美國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開拓。為此,美國佔領了太平洋的許多領土,包括夏威夷和菲律賓及日本,並與歐洲列強競爭在中國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聯合國的創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並且成為安全理事會的五名永久會員之一。

冷戰期間,美國最初試圖限制蘇聯於世界各地的影響力。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加拿大和10個西歐國家共同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聯合盟國對抗任何向北美和歐洲的軍事行動,後來又有14個歐洲國家陸續加入了這一共同防禦聯盟,包括土耳其和一些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以及部分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出於政治上的現實考量,美國也與共產主義陣營中部分社會主義國家結成戰略夥伴,例如中蘇交惡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年來,美國專注於自身邊界安全,防止非法移民和非法販毒進入國內——尤其是針對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國家[33]。美國也致力於以防止恐怖主義和避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但其主要目標仍為國家利益。不過這些外交政策在實踐上有時遭到了不少國家和聯合國的批評,批評都認為美國於執行該外交政策時,不尊重人權和法制。[34]

  軍事

  美國軍事
 
像尼米茲號這樣的超級航空母艦是美國航艦戰鬥群的中心組成部分。美國軍隊分為四個軍種:陸軍、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全歸國防部管理。海岸警衛隊在和平時期由國土安全部管轄,戰爭期間歸海軍部。

美軍雖於20世紀到今天經歷過一戰、二戰、韓戰、越戰、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大小戰爭,多次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如在海灣戰爭中將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但美軍因為這些戰爭、維和行動陣亡的士兵人數加起來的總和不足50萬人,而美國本土除911外幾乎沒幾個美國平民在1900年以來因戰爭原因死亡,可見美軍對內的保護和對外的軍事實力。

在蘇聯垮台後,美軍的軍事力量之強大無與倫比。美軍能迅速將軍事力量投射至全球。雖然法國和英國也有一定的軍事投射力量,但美軍是唯一一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角落進行大規模區域戰爭的軍隊。美國也擁有世界上能夠使用的最龐大的核武器庫[35],並是唯一曾在實戰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它在二戰末期在日本的廣島市、長崎市投下兩枚原子彈。

美軍的軍事潛力也表現在物流管理上,在這方面的龐大優勢使美軍能夠迅速集結部隊應付戰爭。美國空軍有C-5、C-17等巨型空運載具,並裝備先進的F-22猛禽戰鬥機。美國海軍有11艘現役大型航空母艦,配合軍事力量投射的原則,使美軍能對大部分的威脅作出迅速反應。美國在1949年4月4日加入地區性軍事防衛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使美國本土有了一層除美軍外的軍事保護屏障。

美國軍隊有現役軍人140萬,另有幾十萬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隊兵員[36]。美國實行志願兵役制度,在戰時曾實施過義務兵役。美國的軍事開支名列世界第一,2005年的軍費超過其後的14個國家的總和。[37]然而,美國的軍事預算僅占其GDP的4%[38]。目前美國在全球有七百多個軍事基地,包括在和美國沒有外交關係的古巴也有軍事基地,遍及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大致分為歐洲、亞太、印度洋、中東以及美洲五大戰略區。美國在歐洲擁有190多個軍事基地,駐軍總數約10萬人。其在亞太和印度洋地區擁有80多個軍事基地駐軍總數也有10萬人左右其中主要駐扎在日本、韓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土耳其、科威特等國,其中,美在伊拉克約有5萬駐軍。美在拉美地區建有16個軍事基地,主要集中在波多黎各,駐有少量軍事人員 [39]。

比起冷戰期間,美國在軍事上的開支並無明顯減少,即便在其獨霸全球的今日依然維持著佔接近全球半數的軍費收支。美軍因此被視為一支訓練有素、裝備最為先進的部隊。與潛在的敵手相比,美軍在科技上擁有相對優勢,此優勢是經年的大量研究投資所累積的。與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包括太空探險、電腦、網際網路、超文本系統、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雷射武器。對美軍而言,這些在科技研究經費常高於戰鬥人員開支。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緊密連結,促成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民間經濟往往也因此受益。

  經濟

  美國經濟

  總體要覽

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紐約華爾街代表了美國強大的金融力量。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征。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占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已開發國家[40]。

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航運、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中心;洛杉磯是唱片、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也是北美洲西岸以至亞太區的經濟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矽穀更是全球高科技和科研中心;美國中西部是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藥研究、旅遊業和建造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一座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場。農業在美國只佔了不到1%的GDP,但仍是重要的經濟活動。美國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占GDP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41],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紐約市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教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也為此吸納了不少人才。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42]。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43]。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鈎,而美國的證券市場和債劵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從1980年代隆納.雷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相對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1990年年代,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令美國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及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21世紀初,互聯網經濟泡沫破滅,導致美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陷入持久低速增長。雖然美國經濟在2003年後恢復較好的成長局面,但於2007年又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令美國及整個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且美國金融與經濟的威信一落千丈,並且以美元計算國際黃金和原油的地位也被拿出來討論,隨後到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演變成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導致金融海嘯波及各國經濟,令全球的金融業、房地產、汽車業、精品、與民間實質消費的成長嚴重下跌,尤其是英美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目前已經逐漸進入後金融海嘯時代,經濟的模式與未來的重新檢討與改革正逐漸明朗,但不確定性相當高(大量印製鈔票),儘管如此,但美國經濟的份量仍是相當的高。

  居民收入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44]。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45]美國的居民家庭收入仍保留很高水平,但各州之間也存在顯著差距。西弗吉尼亞州的中間家庭收入為33,000美元,而新罕布什爾州則高達57,000美元,[46]全國的平均水平是46,000美元。[47]這些指標接近後工業化國,如瑞士(54,000美元),[48]英國(45,575美元)[49]和新西蘭(30,256美元)。[50]

中等收入群的長期工資趨勢自1970年代一直陷入停滯,而低收入者的總體收入在下降,雖然時均勞動生產率業已大幅提高。[51][52]非法移民所得的低工資使之成為最貧困的10%勞動力,[53]然而肉類包裝業和農業之類的產業大量依賴於非法勞工。[54]在2005年的一份來自美國勞工部的報告中說,自1960年代以來,工資占國民GDP的比例之低和企業盈利水平之高同時創了歷史紀錄。[5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