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電/閩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鄢姿和閩南師範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李順興教授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民族認同的家族文化效應》,作者認為:民族認同是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石,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家族及其衍生的宗族,又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單元。家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相容性和排他性俱在、尙義性和功利性共生等雙重特徵。因此,在“兩制”台灣方案的研製、實施和完善中,以兩岸共同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對家族文化進行揚棄,即批判性繼承發展,弘揚以認祖歸宗為原動力的家國情懷,推動基於兩岸閩南人精神家園建設的民族認同至關重要。通過觀察台灣霧峰林家家族發展歷程,分析近年來台中霧峰區關於市長“立委”議員等相關選舉數據,實證積極的家族文化在兩岸同胞血緣聯繫、家族傳承以及社會聯動等方面具有優質效應。兩岸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可通過深耕祖地文化、活絡文化同源、宣導通力合作和搭建智能平台等實踐路徑,特別是認同兩岸同宗同國的宗族,以兩岸“宗親貿易”方式,打牢民族認同的經濟共同體基礎。文章內容如下:
2024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時指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書寫了海峽兩岸不可分割的歷史,鐫刻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①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充分發揮家族文化在兩岸民族認同中的重要作用,對探尋“兩制”台灣方案的實踐、推動祖國統一具有重要參考價値。
一、“兩制”台灣方案下兩岸民族認同的重要意義
(一)“兩制”台灣方案民族認同的內涵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 “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②。“兩制”台灣方案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針對台灣特殊情況而提出的一種政治構想,既意在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尊重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更重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因此兩岸同為中國人的理念可逐級具象化為同國(中國)、同族(中華民族)、同宗(祖宗)、同家(家族),以血濃於水的家族傳承、榮辱與共的家族歷史、心靈契合的家族文化,共奔復興的民族偉業,共建兩岸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推動兩岸完全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