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美軍203毫米中子炮彈。 |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美國媒體1月27日發表文章,題目為《揭開中國中子彈之謎》,作者為美國防衛集團公司研究員喬納森·雷,全文編譯如下:
參考消息網引述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為何要發展自己反對的武器系統?中國批評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卻在2010年至2014年對自己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進行了3次測試。中國一直支持一項禁止太空武器的條約,卻多次測試反衛星系統。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中國新研製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據報道代號為WU-14),會如何與其軍事原則相融合。總而言之,中國軍事的快速現代化和不透名的國防預算只會加劇人們對中國宣稱的觀點與研製戰略武器的實際做法是否一致的擔憂。
中國研中子彈時機“奇怪”
解開這個謎團的一種途徑是回顧歷史,特別是中國中子彈項目的歷史。1977年到1988年,中國研製了中子彈,這種武器更正式的名稱是強輻射武器。中子彈是特種戰術核武器,爆炸波效應減弱,輻射增強。與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和反衛星導彈謎團一樣,中子彈似乎也不符合中國所宣稱的核原則。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強調戰略力量而且只針對核攻擊,而中子彈是戰術武器,是針對常規力量首先使用的理想武器。
由於沒有證據顯示中國部署過中子彈,問題就更加撲朔迷離了。已經解密的美國情報和中國媒體報道表明,中國研製並測試了這種武器,但沒有部署的跡象。開發中子彈的時機也很奇怪,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經濟上十分困難,但仍決定研製中子彈這樣的高成本武器。中國一直等到1988年與蘇聯的關係改善後才對最終的設計進行了測試(在該項目研製期間蘇聯是假想敵)。
我新撰寫的國防大學專題論文利用了中國核武器科學家傳記、新聞報道和技術性文章等一手資料,可以來回答這些問題。這些資料讓我們能夠重新勾勒中子彈項目的歷史,並對推動整個項目過程中的決定因素進行評估。作為個案研究,中國的中子彈項目有助於就當時和現在中國武器研製決定開展更廣泛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