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抗中保台”在選戰中被塑造成“戰爭恐懼”。民進黨2022選舉檢討小組在第三場檢討會議中,與會者直指“抗中保台”被國民黨反操作為“戰爭恐懼”。檢討小組召集人、前桃園市長鄭文燦直言,“民進黨兩岸論述要做一些調整”。民進黨領導精英直言“抗中保台”被操作成“戰爭恐懼”,國民黨反向操作“票選民進黨、青年上戰場”。
然而,民進黨不是也操作主張兩岸交流者受中共認知戰影響、親中賣台及大賣“亡國感”嗎?足見國、民兩黨也是標籤化、污名化對方。國民黨執政時曾標籤化“台獨”與中共是同路人,現則民進黨標籤化國民黨為中共在台協力者,如此標籤化台灣社會,無疑是分化台灣社會認同及國族認同,分裂整個台灣社會有機連帶。
三、抗中保台的台灣社會基礎及國際網絡
一、抗中保台之台灣社會基礎
民進黨直至選敗,始有檢討“抗中保台”路線之聲浪。其“民主進步”意涵的“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精神,卻淪為昔日其所批判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流於領袖“英明睿智”、“綱攬獨斷”及“一言堂”窠臼。“抗中保台”思維,不易促發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的建立。民進黨持守“抗中保台”路線,並非是台灣社會主流思維,台灣主流社會思維即是要兩岸政府恢復對話。
2022年6月“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民調,29%的人支持國民黨主張“親美愛台”,但支持民進黨“抗中保台”者衹有11%。2022年3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調查,僅16.1%主張繼續“抗中保台”路線。同年1月《天下雜誌》發布民調,選擇“應與中美保持一樣的關係”比例最高(46.7%),選擇“親美,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31.1%),選擇“親中,但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僅6.4%。
事實上,台灣社會“抗中保台”社會基礎並未如想像中龐大。“抗中保台”社會基礎相當薄弱,普遍民意期待兩岸和平互動。2021年2月Yahoo民調顯示,針對蔡英文重申 “若北京有意化解對立,願促兩岸對話,你認為兩岸對話的機會大不大?”,民眾回答“不大”96.5%。同年3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民調顯示,高達77.9%支持“兩岸能夠開啟對話”。 |